明君的第一佞臣(1606)

第二道旨意,皇后无德,斥降为贵人,打入冷宫。

若是第一道旨意只是让满朝文武小声讨论,那第二道旨意就是引起一片哗然!

皇后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被贬降为贵人了?还被打入冷宫!说皇后无德,那到底是什么事儿体现了“皇后无德”?从一国之母被贬为一个小小贵人还被关进冷宫,这是犯了多大的过错?怎么后宫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

天统帝知道朝臣们会议论,但他却并不打算说出陈皇后下毒谋害之事。

一来被自己的枕边人算计还毫无所觉,让天统帝觉得自己过于失败,传出去就跟笑话一样,有损他的英名。二来他到底还对宣承有几分挂念,若是定了陈皇后毒害皇帝的罪名,宣承也难逃一死。

怎么说也是自己看着长大疼爱了多年的儿子,即使这个儿子如今让他失望透顶,天统帝也没想要他的命。

第三道旨意,将宫城十万禁军交给昭明王统领。

满堂的议论在这第三道旨意颁下来后戛然而止!

将十万禁军交给昭明王统领,这跟封昭明王为太子还有什么区别?

第八百三十二章 驾崩

最后一道旨意基本上就是一道加封太子的诏书,不,甚至比加封太子的诏书更有分量。

毕竟就算成了太子,但如果有让天统帝烦心之处,那说换也能换了。可若是一个手握重兵的太子,那就不是能轻易动得了的了。

无怪满朝文武震惊,从景王被封昭明亲王后,他们就想着昭明亲王被封太子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陛下竟然会将整个京城最大的兵权——十万禁军,交给昭明亲王!

陛下不是一向最忌讳手下人擅权,不管是大臣还是皇子,都不能越过他去,所以天统帝一直选择自己把持着京城最强的兵力。

可是现在,陛下竟然将兵权转给了宣景!这比直接加分昭明亲王为太子更让他们觉得震撼。

没有人能看出来天统帝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三道旨意一道接一道地下来,把所有人都给砸懵了。

宣承脸色苍白地看着高台上他最敬仰的父皇。

从前他曾经坚定地以为自己一定会是太子,是唯一会接替皇位的人,可今天,在这三道旨意之后,他彻底与皇位无缘,就算是造反都不可能。

宣景手中有十万禁军,他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只能乖乖接受这个结果。

消息传到语山居,谢恒一手撑着脑袋一手敲击着桌面,似乎叹非叹了一声:“天统帝对宣承还真是父爱无言啊!”

秦谨点头:“天统帝将十万禁军交给昭明亲王,一方面是防止有人造反,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断了承王的念想?即便没有这十万禁军在手,若是承王想反,也绝对不是昭明亲王的对手,到时候还给了昭明亲王斩草除根的理由,天统帝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会让承王连造反的机会都没有。”

谢恒嘴角牵起一抹冷笑:“倘若天统帝能把对宣承的疼爱分一般给宣景,他也未必落得如今这个下场。”

现在谢恒也想明白了,从前天统帝对宣景的看重是真的,想要抬举宣景也是真的,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宣承,天统帝真正希望的是宣景可以成为宣承的助力。

天统帝知道宣承的本事有限,修为不成,治国的能力也不济,就算坐上了皇位,只怕也会招的有心之人虎视眈眈,除非有个既修为强大又有治国之能的人为宣承保驾护航。

很显然,宣景就是天统帝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天统帝觉得宣景稳重,且没有野心,又有极高的修炼天赋和在政事上的绝对才干,没有人比宣景更合适。他理所应当地以为只要是自己这个父皇的命令,宣景就一定会遵从,心甘情愿地成为宣承手中的利剑!

好在宣景于亲缘上淡薄,但凡宣景心中对天统帝有半分孺慕之情,天统帝的所作所为得多伤人!从头到尾天统帝不是把宣景当做自己的儿子,而是一件利器。

谢恒想到天统帝为了偏袒宣承而做的那些伤害宣景的事,他就恨得牙痒痒,如果天统帝不是宣景这一世的生父,他早就弄死他了!

“那现在主子有何打算?”

谢恒:“静观其变,大体上不用有什么动作。现在宣景会继承皇位基本是板上钉钉,我们也没必要做多余的事,只不过宣景一天没有登上帝位,我们就不能这的放松。尤其是在这种临门一脚的时候,更容不得出半点差错。京中各地该盯着的地方继续盯着,宫里也不能松懈。承王府的人不要撤,冷宫那边尽快安排上。”

“是。”

宣景从掌管十万禁军后就彻底忙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