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遣人去买两本徐瑾瑜口中的五三回来。”
他单以为徐瑾瑜这小子写诗作赋乃是一绝,可却没想到,他才这般年少,就已经出了书吗?
听他的描述,这书只怕也颇受追捧。
徐瑾瑜对于成帝派人买书之事,平常相待,只是在冯卓开门的一瞬,被雨天的凉气激得轻咳一声。
成帝下意识便想要让冯卓送一碗姜茶过去,但最终还是按耐不发。
成帝这便下令后,不过一刻钟,两本还带着墨香的五三便送到了成帝的手中。
成帝拿起徐瑾瑜口中的五三贰翻阅起来,其余一本顺手给了一旁的礼部尚书。
徐瑾瑜对此面色颇为平静,只是理了理衣袖,静立一旁。
而李守言这会儿也几乎想破了头,他当初找上那学子设计徐瑾瑜之时,他说的五三是不是一本书?
可他当初已经被愤恨蒙蔽了头脑,竟然未曾深究,脑中只有当初徐瑾瑜从一出贡院,便被人众星捧月,致谢行礼的一幕。
至于那些五三云云,他早就已经先一步在脑中做了揣测。
这些日子,他也一直东躲西藏,联系落第举子,却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会输给……一本书?
那得是怎样的神书,才能有这等本事?
李守言眼中的嫉恨不容掩饰,可他并不觉得,以徐瑾瑜的年纪能做出这等惊人之事!
而一旁的成帝这会儿直接翻到了最后的十题,正要悠哉的拿起茶碗喝一口,可却看到第一题的时候,就差点儿喷了出来。
“咳咳,咳咳,徐瑾瑜,这题当真是你出的?”
成帝一面用帕子捂着嘴巴轻咳,一面还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
“回圣上,这些题目在翠微居士处留有学生亲笔所书的底稿。”
徐瑾瑜认真的看向成帝,成帝低头看了一眼题目,忍不住啧舌,他算是明白这次京师取中的举子为何这么多了。
徐瑾瑜出的这些题,那是道道把学子往绝路上逼!
就连他自诩当初自己在京师学子科举时,心血来潮出的题目已经十分不容易,可和徐瑾瑜这些题目比起来,还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诸卿也一并看看吧。”
成帝很是大方的将五三分给众臣,看着还站着的徐瑾瑜,很是和蔼道:
“冯卓,还不给会元赐座。”
成帝这话一出,徐瑾瑜倒是宠辱不惊的谢了恩,可是一旁的李守言却是不可置信的抬起了头。
圣上竟然选择相信徐瑾瑜!
那本书到底有什么?!
李守言面色微变,一时有些不安起来。
徐瑾瑜微微颔首,谢过了抬了椅子过来的小太监,随后他的手边便多了一盏姜茶。
徐瑾瑜抬眼往去,成帝只是不动声色的勾了勾唇,徐瑾瑜遂缓缓挪开了眼睛。
不多时,礼部尚书等人处已经惊叹连连:
“考题还有这种出法,妙啊!”
“换一个角度出题,看着倒是让人耳目一新,真没想到还有这法子。”
“吾怎么觉得,本次会试考题的难度与之相比还有些距离?”
众大臣一时议论纷纷,可是每一句话都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的砸在李守言的心上。
不可能!
那徐瑾瑜不过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少年郎,他哪里来得这么大的本事?!
李守言双目通红的看向徐瑾瑜,却发现少年这会儿正坐在圈椅之中,手中捧着一碗热茶,慢悠悠的喝着。
这一幕,让李守言只觉得浑身发冷。
之后,礼部尚书更是直接就着其中一道题询问徐瑾瑜的出题思路,徐瑾瑜几乎不假思索的便答了上来,一时让礼部尚书的目光变得更加欣赏起来。
二人这一番对答,孰是孰非,皆已经一目了然。
礼部尚书随后冲着成帝拱了拱手:
“圣上,依臣之见,这本……五三确实对于学子应对科举颇有奇效,倘若学识扎实之人,所能灵活运用其中题目的思路,考过会试不是没有可能。”
礼部尚书率先给予了高度评价,之后的众臣也纷纷附和,甚至还有人道:
“臣以为,倘若学子们能平心静气研读此中真意,我京师举子看中人数还可以再更上一层楼。”
这话一出,李守言等人纷纷变色。
“这不公平,如若这本书真的那么有用,为何不推向整个大盛?!”
有学子忍不住抱怨着,徐瑾瑜看了他一眼,笑了笑:
“阁下是何方人氏?”
“吾,吾乃江南人氏。”
那学子没想到自己只是一句小小的抱怨,竟然被人抓住了,可是若是此时露怯,只怕会被人小瞧了去。
“江南啊,五三早在去岁乡试结束后便开始发向其余十二州,不过……若是阁下为了准备会试,舟车劳顿,没有看到也是情有可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