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妃+番外(497)

作者:莲静竹衣(出版书)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很显然,这是也先的诡计。

朝中若遣重臣,怕他一并扣留,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此情势下是打是和?摆在新皇和群臣面前的是一道难以抉择的题目。正在踌躇之间,从仁寿宫中传出孙太后懿旨,“国家神器、万民福祉重于人君上皇。非常之期,切以大局为重。”

这样一道懿旨,孙太后无疑是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推到了危险之巅。从此,他们将远离皇位,甚至性命不保,可是也正是这样一道旨意,得了民心也安了朝臣。

九月十三日,瓦剌军与明军在德胜门外正面交锋展开了激战。依旧是阴雨飘雪、雷电交加,这一次,明军神机营以火器猛攻,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再也无从抵挡,纷纷落马。蒙古精骑大败而回,也先之弟孛罗卯也被火炮击中身亡。

初战,明军告捷。

九月十四日,瓦剌军进攻彰仪门,由阮浪代领的由内宫太监组成的死士拼死出击,佯装溃散将瓦剌军引至土城,明军与自发组织的百姓们纷纷攀上城头屋顶,向敌军飞投砖瓦,一时间呐喊声惊天动地,在巨大的声势中,瓦剌军回师撤退。

九月十八日,各路勤王之师相继赶到,也先担心腹背受敌,携朱祁镇火速撤退。

这便是著名的京都保卫战,此后,兵部尚书于谦立即整肃军马,重拾武备,收复了土木堡之变失陷的边关八座城池使北方边防得以恢复。

北京保卫战不仅使中原百姓免遭外族的蹂躏与破坏,更因为在身处困境的危急关头,君臣庶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令正统年间在政治、军事上的积弊均得以清肃。

正如孙太后为新皇朱祁钰选定的年号“景泰”,正内含“好景常在,国泰民安”的蕴意。

而跟随瓦剌军队返回草原的朱祁镇则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忧郁的一段岁月。在也先营中,他乘牛车,住帐篷,喝马奶,吃羊肉,衣食尚足。离开了金香软玉的华美宫殿,没有了金殿之上的一呼百应、山呼万岁,不见了环肥燕瘦的后宫佳俪,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惶恐与孤寂。

李后主、宋徽宗?

难道自己就这样在风沙霜雪寒气逼人的大漠里自生自灭吗?

心底的悲,伴着散发阵阵难闻恶臭的牛粪缓缓溢散开来。

母后。

他想起了他的母后,那样机警睿智的母后会就此真正放弃自己吗?

不会。

对她的了解超过了对父皇、对祖母、对任何人。

于是,对着帐内的孤灯,他笑了,母后还在,一切都还有转寰的希望。

就像那散着刺鼻臭气的牛粪,任你再不喜欢,它还是在这草原上寂寂的长夜中为你带来难得的光和热。

景泰元年八月十五日晨,一轿二骑悄然进入安定门,没有人知道轿中之人就是曾经坐在龙椅上十四年的皇上,朱祁镇。

在土木堡被也先擒掠后,在茫茫草原上度过了整整一年的朱祁镇终于回来了。

没有想象中激动人心的重逢与喜悦,城门口没有百官相迎,宫门口也没有妃嫔跪拜,轿子悄无声息地被抬入紫禁城最南端的一处宫殿内,从此朱祁镇这位太上皇被幽居于此,除了孙太后,任何人不得而见。

第五十九章 景泰弃前盟

景泰元年八月十五子夜时分,孙太后乔装步入南宫,看到离别一年幽居在此的儿子,她很想哭。

还不足二十四岁,他的头发中竟然夹杂着不少灰白色的银丝,而神情更是颓废得不行。

“母后!”像一个孩子一样,他匍匐在母亲的脚下,抱住她描金绣凤的锦袍失声痛哭。

窗外,原本正浓的月色仿佛害羞一般躲入云层,天空越发的暗淡无光,而室内昏暗的白烛轻轻摇曳,更是一派凄凉之景。

孙太后幽然说道:“哭,是因为委屈!你怨母后把皇位给了祁钰?”

“没有,儿子没有!”朱祁镇猛地摇头,“儿子只是觉得无颜再见母亲。”

孙太后只觉得心口发闷,她强忍着心头涌起的酸楚说道:“你怨母后,也是应该的。”

朱祁镇不知道,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如何回来的。有谁能想到三十年前在西山上遇到的那个脱脱不花,竟会是朱祁镇的贵人。

在稳定了朝局,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之后,新皇朱祁钰临危受命、扭转乾坤,不仅令万民称颂,在朝堂上更得百官拥戴如日中天已再难撼动,又有于谦等主战派力保,想要议和换回朱祁镇难如登天。

即使是自己这个太后,也说不上话了。

皇位之侧哪容他人觊觎,新皇帝自然是不愿意迎回朱祁镇。

孙太后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求助于许彬,由他带着珠宝和信物北上偷偷联络瓦剌大汉脱脱不花,利用瓦剌内部的矛盾和争斗,以脱脱不花给也先施加压力,又命自己的哥哥孙继宗等人秘密联系朝中儒臣和英宗朝的旧人,以“君臣大义”、“天伦之礼”这样的道德法器相劝,可谓是大费周章,这才将朱祁镇迎回。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