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一点不好,这宅基地不能续租,二十年租期满了之后,连房子带地皮,都得还给村里。”
陈晓娟摆了摆手:“有啥不好的?二十年后,咱们还在不在世上都两说呢。就算还在,估计也早就躺在养老院病房里等死了,这房子要不要的,也无所谓了。”
杨骏笑了:“我也是这么想的,花个二、三十万,重新盖几间新房子,也不要太大,够咱们一家三口住就行了,平摊到二十年,等于一年才花了一万多块钱,这点钱在城里,连好一点的单身公寓都租不到。”
女儿意外去世后,老两口在钱财这方面,算是彻底想通了。
钱这玩意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攒那么多干啥?
再说了,子女要是有出息,不需要他们给子女攒钱,他们也能过得很好。
子女要是没出息,像女儿那样,有再多的钱,最后也只会便宜了那些居心叵测的坏人。
现在他们手里还有卖房子的五百多万,都分开存在四大国有银行,每年光利息就够他们一家三口生活了。
再加上两口子手里之前还有三百多万的存款。
老两口每个月的退休金加起来,也有两万多块钱。
就算拿出二、三十万来盖个房子,对于他们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外孙女就不用跟他们一起住宿舍了。
虽说宿舍包吃包住,水电网络什么的都有,但那毕竟不是一个家。
就像九姑婆对村长说的那样,别看住疗养中心,每年的花销,跟自己出来租房子住差不多,但是,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些在大城市呆了一辈子的退休老人,肯定还是更愿意在农村有个独门独院的房子。
可以养两只猫,养一窝土鸡,再养两头猪,自己种点菜,只有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真正把章家村当成自己的家,才能真正把这些人才留下来。
听说九姑婆和村长居然鼓捣出了这么一个“人才引进”的模式,陈晓娟思索片刻,忍不住也跟着笑了。
“老杨,幸亏你下手快。我觉得,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退休老人,都想来章家村定居了。”
只要拥有一技之长,符合章家村的“定向人才招引政策”,就能以每年两千元的超低价格,直接拿下农村一块宅基地的使用权,这谁不心动?
这个政策,看起来是村里吃了大亏,一年租金才两千块钱,简直就是白菜价。
但换个角度看,章家村简直赚大了好吗?
毕竟,宅基地十年起租,就意味着,一旦把地皮租下来,房子盖起来,这些特殊人才,就等于是被章家村绑定了十年。
也就是说,这十年里,他们要想在村里过的舒坦,就得帮助章家村,把村里各项基础设施、各种服务配套,都给搭建起来。
九姑婆这脑子,不简单呐!!!
第120章
红星乡岩寨村民组。
这个曾经差点因为常住人口太少、变成荒无人烟的“鬼村”的偏远山村, 最近一段时间,简直热闹得不行。
要不怎么说,“要想富先修路”呢, 从章家村到岩寨这边的货运索道架起来之后, 大批的水泥沙子,从章家村运到山上。
然后,姚嘉年从他们村带来的一帮修路的汉子们,开始从山上往下,一点点把通往月亮湾的山道给修通。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章启慧又拿了二十万出来,找她姥姥要人, 从月亮湾往岩寨修路, 两头一起动工, 直接把这条山道的工期,楞是缩短了一半!
让九姑婆无语的是, 本来她这基建搞得好好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 突然就变成了相亲大会……
先是姚嘉年他们村过来修路的男人们,发现月亮湾那边经常有妹子过来送饭送水, 一个个好像孔雀精附体,打石头修路的时候, 故意脱掉上衣, 露出结实好看的腹肌和胸肌,咳咳~
虽然九姑婆也挺爱看的, 但!眼瞅着都快十月底了,早晚山里多凉啊, 你们这样搞,健康在哪里?底线在哪里?家庭地址在哪里?
姚家汉子们的八块腹肌人鱼线,很快就把月亮湾的妹子们给吸引过来了。
早晚天气确实有点凉,所以,妹子们贴心地给大伙儿准备了红糖姜茶。
红糖是她们自己种的甘蔗,榨汁做出来的土法红糖。老姜也是她们自己种的本地老姜,辣味十足,一碗红糖姜茶下肚,汉子们脑袋上都直冒热气,挥舞锤子的动作更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