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村民顿时面红耳赤,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章家兴首战告捷,得意洋洋地咳嗽一声,狐假虎威道:
“没什么事的话,叔婶你们就快回吧,我也要去给九姑婆张罗办暖宅酒的事儿了。”
“哎呀,九姑婆好些年没回村,村里的事情都不熟,还不是得让我们这些晚辈替她老人家跑跑腿吗?还是叔您教训得对,咱们这些晚辈啊,就该多孝敬长辈,那我这就孝敬九姑婆去啦?”
看着章家兴摇头晃脑离开的背影,几个村民气得狠狠冲地上“呸”了一口,骂道:“狗腿子!”
被村民鄙视的“狗腿子”章家兴,很快就得到了他应有的回报。
事情还要从九姑婆收菜说起。
章家村的村民自家种了自己吃的豌豆和蚕豆,并没有多少,哪怕把留种的也全部摘了,距离章启慧想要的两万斤,还是有很大差距。
关键时刻,章家兴这个“狗腿子”立刻跳出来给九姑婆献计——
“咱们村后头山上,还住了不少老人家呢,那边山高路陡,化肥农药什么的都很难运上去,而且老人家也舍不得花钱用这些,要不我带几个人,上去看看?”
章启慧也惊呆了:“咱村后头那两座山头上,现在还有人住着呐?”
章家兴点了点头,叹息道:“故土难离嘛~那些人在山上住了一辈子,让他们下山,他们也不习惯,再说了,祖祖辈辈的坟头都在山上,下山住的话,每年爬山上坟也挺难的。”
想到本地人对“上坟”这件事的执念,九姑婆也无语了。
“那行吧,你上去看看,愿意卖菜的,每家都摘点样品带回来,记得标好样品来源。”
不是她偷懒,而是从章家村到上面那两个山头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章家兴叫了两个村干部跟他一块去,三个人,三辆摩托车,花了一天时间,才带着三大包的样品下山了。
一屁股坐到九姑婆家门槛上的时候,章家兴两条腿都在发抖。
“这是咋地了?”章启慧赶紧给他们三每人拿了一瓶水过来。
章家兴咕嘟嘟一口气灌下去半瓶,劫后余生地对九姑婆感叹道——
“山上的菜可不能收,千万不能收哇!”
第100章
章家兴带人去的这个村子, 严格来说已经不算一个村了。
因为早在十几年前,当地撤并了一批人口外流严重的“空心村”,这个位于高山上的小村庄, 就变成了一个隶属于章家村的村民组。
问题是这个村民组距离章家村太远了。
章家兴之所以没有邀请九姑婆一块去, 就是因为他知道,以九姑婆的身体素质,别说一天打个来回了,估计上山的路上就得歇菜了。
他们三个壮劳力,先骑摩托车, 在盘山小道上颠簸了四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小学附近, 把摩托车停在这里。
接下来还要继续徒步登山半个小时, 才能走到住在最上面的那家。
要命的是, 因为山上这些人家彼此之间住的都比较远,而且手机信号也不是很好, 已经属于“通讯基本靠吼”的深山老林了,章家兴他们从第一家出来,走了好久的山路, 还冒险涉水、越过了一条没有桥的小溪,才在一个山梁上远远看到了第二家。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 看着那山梁不是很远的样子,章家兴他们楞是走了快一个小时, 中间差点迷路, 还碰到了一条超级粗的大蛇,好险就死在那了!
要不是答应了九姑婆, 要去村民家里取蔬菜样本,章家兴当时真想掉头下山。
不懂就问, 这钱他们是一定要赚吗?
路难走倒还罢了,最可怕的是,从那座荒废的村小学开始,一路走过来,好些人家的老房子已经没人住了。
年久失修,阴森森,黑洞洞的。
山风一吹,一阵阵诡异的呜咽声,叫人不禁毛骨悚然、寒毛直竖。
早些年这个村子还有不少人的,山道旁边也盖了不少房子。
但山里实在太穷了,靠种地,辛辛苦苦种出来那点粮食,背下山去,卖的钱,换成吃的喝的,背上山,喂饱一家人,再继续周而复始的种粮食、卖粮食……简直了,都不知道这辈子是为什么活着。
后来,走出大山的八零、九零后们,习惯了山下的生活,出门走远路可以坐公交、打车,卖东西也不需要背几十里山路,直接挂在咸鱼上,等着快递上门收件就行了,一旦习惯了这么方便的生活,谁还想回山里去呢?
渐渐的,年轻人都在外面安家了,有能力的,把老人孩子都接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