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太子都无语了,太子不可思议道,“荣国府的贾琏我是常见的,是个再机灵不过的人,父亲还曾可惜过他不是科举入仕,否则收在身边当侍读会是个好帮手。
那贾宝玉同样出自荣国府,跟贾琏也差太多了吧。”
司徒澈不屑道,“管他们呢,太后快跟孙儿说说,皇后又想干什么,凭什么总找我师姐麻烦。”
太后打趣道,“谁让我们澈儿这么遭人疼呢,打败你师姐才能抢走你呀。”
黛玉懂了,向司徒澈说了遍昨天跟皇后打的机锋,她问道,“皇后指责我不劝王爷上进,是打着往王府里塞人的主意么?吴家几个姑娘我们又不是没见过,即便塞进来了又能如何?”
太后冷笑,“皇后在鬼门关前绕了一圈,命是保住了,再想延续子嗣是没可能了,连寿数都会受到影响。
吴家在朝中的根基浅薄,全部指望都在皇后身上,他们能不急么,送姑娘进亲王府是为了保命,拉拢东宫势力才是保住富贵的关键。”
太子挑眉,“皇后还想拉拢高侧妃那三个女人么?以后就让她们留在西三所好了,说不定能钓上几条小鱼。”
太后摇头,“周家两个庶妃也就罢了,高侧妃是你的表妹,总不好对她太冷淡,等你大婚以后,还是要接回东宫的,多找几个人盯着就是了。”
说到高家,太子跟司徒澈同时皱起眉头,兄弟俩的母亲都死在高家人手上,就算明知高侧妃是无辜的,还是忍不住会迁怒到她身上。
太子叹了口气,点头应道,“孙儿知道了,最后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能安分守己,养她一辈子也无妨,要是胆敢在背后搞小动作,就不要怪我无情了。”
大年初二是出阁女子回娘家的日子,贾宝玉在宫门口丢人事件开始在城中发酵。
黛玉跟司徒澈出宫回府,刚进门就听夏长史说贾家老太太病了,昨儿挣扎了一天也没见好,大节下的又不好请太医,今早来林家请大老爷去看病,林家全家都过府探病去了,让他们出宫后也即刻过去。
司徒澈命夏长史去请太医院院正,两人又上车往荣国府来,贾老太太今年八十有二了,一场小病都有送走的可能,又耽误了一天病情,能让全家连带他们也过去,明显透着不祥。
黛玉紧张得双手交握,去年末正好是红楼原著第八十章 ,往后的续写剧情再没了参考价值,她无法确定贾老太太是何时没的,荣国府和宫里的宜妃都好好的,她应该没事才对。
司徒澈分开黛玉交缠在一起的手指,安抚道,“师姐别紧张,情况没那么糟,老人家可能只是气到了,调养一阵子就能好了。”
黛玉苦笑,“我跟外祖母的关系你也知道,可是平时再怎么讨厌,也没想过让她去死。
老太太向来心大身体好,往日宝玉做了多丢人的事都能归结到小孩子不懂事上头,总说等他长大就好了,这次怎么就沉心了呢。”
司徒澈叹道,“大概是终于意识到宝玉已经长大,找不到原谅他的借口才会急病的,你也说老太太向来身体好,这次也不会有事的。”
黛玉心中又升起希望,安慰自己祸害遗千年,老太太且有得活呢。
进了荣国府,发现门口没几个人在,她的心又开始往下沉,等看到家里下人都站在西边的垂花门内外,她才叹了口气,把心中所有希望都掐灭,不得不接受事实。
拉着司徒澈走进了正房,老太太躺在日常坐的罗汉榻上,儿女孙辈都守在身边,探春迎春,李纨贾兰都回来了。
看到黛玉走进来,老太太浑浊的双眼陡然亮起,抖着手指向床边跪着的贾宝玉。
黛玉叹息一声,保证道,“放心,让他富足平安一辈子还是能的。”
第257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黛玉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荣国府, 老太太在得到她保证后就闭上了眼睛,夏长史带着院正赶到时已经晚了。
老太太的离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从今后贾家再不是国公府门第, 四王八公再减一公, 变成了三王六公。
司徒澈扶着黛玉往外走, 后面跟着庞叔母, 师傅和茂茂, 以及吴彧和柳湘莲两对夫妻。
他们是老太太的外孙, 没有守灵的权力, 守孝只需服小功, 只有一百天而已。
本朝又有尊不服卑的规定, 黛玉和司徒澈连孝都不用守, 吊唁也要由长史官来代劳,顶多在头七上柱香, 出殡当天路祭送老太太一程。
上了马车,司徒澈紧紧抱着她,不住柔声安慰。
黛玉靠在他不算宽广却很温暖的怀抱里,强笑道,“澈儿不用担心,我没事, 就是心里空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