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听人报说甄太太来了,连忙赶到会客厅的里间听她们说话,生怕娘亲一不留神透露了要紧的信息。
听到娘亲发火赶人,吓了她一跳,在印象中娘亲从未发过这么大的火,这是有多不待见甄宝玉啊。
林家丝毫不给甄家脸面的行为在江南引起了极大震动,有人夸林家夫妻俱是刚正不阿之人,丝毫不为外界所惑。
有人等着看林海的笑话,万一三皇子取得了最终胜利,可饶不了落外祖家脸面的林家。
还有那心思灵巧之人从中看出了不一样的信号,林海身为皇上近臣,或许早就知道了什么,才不把甄家放在眼里。
或许皇上让众人推举储君就是个坑,是为太子登基后一举清除三皇子派系设下的圈套。
有这个想法的人都悄悄撤了,连带很多人也意识到不对劲,也不像最开始那般狂热,开始用理性来分析当前的局势。
黛玉最近沉迷在动植物的世界无法自拔,早就忘记最初看此类书籍是为什么了。
她依照古籍中的描述跟已知的动物一一对照,还原出好几种真实动物,画出来收录到活页本中,打算等收籍到一定数量了再编纂成册。
给司徒澈做的书包也快要完工了,书包的边框包裹上韧性极佳的细竹条,缝上搭扣就能像箱子一样轻松开合。
最外面一层可以完全展开,两侧都缝制有插炭笔的笔隔,中间两层用来装杂物,最后一层插着个小巧的竹制画板,里面最多能夹十张画纸,展开就可以随时画画了。
两侧还有扇袋和零钱袋,主打的就是方便能装。
书包缝好后贾敏和祖母她们都夸黛玉心灵手巧,这样的包她们以前从未见过,比需要系带子的包方便多了,几层结构找东西也容易。
林海和茂茂更酸了,黛玉直接拿起笔问他们的需求,做第一个时没有经验,再做只会比送给司徒澈的更好。
父子俩听说第一个只是实验品,立马开心起来,七嘴八舌的说自己的设想,把黛玉听得头大如斗,这两人想要的哪里是包,分明是行李箱好吧。
赶在出正月以前,各地把推举储君的折子递了上去,江南官场总算安静下来,恢复了正常办公,静待朝廷博弈以后的最终结果。
贾敏又开始为黛玉过生日发愁,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女儿的生日宴又要泡汤了,现在可不是请酒摆宴的时候,没见连之前蹦哒得最欢的朱家和甄家都安静下来了么。
林海也觉得对不起女儿,因为官场上没完没了的争斗,连给孩子办个生日宴都要瞻前顾后的,希望能如五皇子所说,很快就会有结果吧。
二月初三当天,广达找到了家里,请黛玉联合去年的几家姑娘,协助知府衙门再办一场游湖会。
黛玉问过才知,城中百姓去年在游湖会摆摊时得了很多实惠,去年岁尾就常有人到衙门来询问今年是否还会举办。
广达当时连要调往何处都不知道,只能说出了正月再定,如今没有理由再推脱了,只得厚着脸皮请大侄女再辛苦一年,制订个章程出来,明年新上任的知府也能知道怎么办了。
为百姓做事黛玉义不容辞,先给穆月辉和陈褚两家几位姑娘,以及漕帮盐帮的大姑娘送去请贴,请她们明天带着弟妹过府,商议筹备游湖会的事。
她又回忆了去年的准备流程,写下来等明天商议过后再把章程制订出来。
几家姑娘看到请贴时都很开心,虽不解为何要带着弟妹过去,次日还是早早就到了。
黛玉看到每人手里都牵着个半大的孩子,独穆月辉空手而来,就把珍娘和刘凌推到她身边,而后指着身边的林翀茂茂和吴彣笑道,
“过一年长一岁,弟妹们也到了该学些处事之道的年纪,就让他们打下手跑腿好了。”
翁大姑娘低头看了自家弟弟一眼,摇头笑道,“林姑娘有所不知,这小子被家里惯的霸王似的,他要是能做事,猪都能飞天上去了。”
翁小公子一蹦三尺高,吼道,“你小看谁呢,我怎么不会做事了,今天要做的事小爷全包了。”
黛玉呵呵笑道,“你说的哦,那就先去倒茶吧,要是连茶都倒不好,就别说大话了。”
翁小公子冷哼一声,气势汹汹的去倒茶,还没走到桌边上呢,就差点连茶壶带人一起摔了出去,还是莹楠扑救急时,才让他免于脸朝下扑街的惨剧。
翁大姑娘无奈的抚额头,都快没脸见人了,翁小公子则是一脸震惊,不敢相信自己连茶都倒不好。
黛玉见刺头老实了,才展开昨天凭记忆写下来的流程,跟大家商议细节,再结合去年的不妥之处重新草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