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面的阿婆喜欢高价卖咱们。切糕外面一块钱卖我们那么大一块,顶咱们昨天买的三了。”
他们口音一听都不是当地的,遇见不厚道的买东西都得比当地人贵。
治不了的问题,就是二三十年后,这样的乱喊价想象依旧存在。
顾明月见怪不怪。
早些年还有些调侃,卖东西的当地人,穿的越破,家里越富。
“还是你厉害,我都没想到还能自己带东西。”
高磊体力好能拎的动,那她也不会张口就说“多沉”或者“不值当”的扫兴话,有的只会是称赞他能干会过。
肯定的情绪价值绝对高于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
一行人出门,要珍惜每个成员试图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只有每个人都在一种极其舒服的环境里,那这趟出行才算有团队的意义。
“走吧。”
顾明月带着他们又在市场里绕了一圈,脚步不停,中午饭也没吃。
只是不断记着款式,出了一家店就各自回忆有印象的款式,简单几笔画在本子上或者写着记忆深刻的特点,连续问着产地和各种原料。
虽然还是没买一件衣服,但他们却做足了付款的架势。
有时候趁着人少,也会和老板或者伙计聊几句成衣厂。
顾明月说的肯定:“你们家衣服一看就是亦山县出来的。”
亦山县是温市下属的县,刚修的省道经过,交通便利。
扛箱子的伙计瞅她一眼,撇了撇嘴:“那你眼神可真够差劲儿的。”
猜错了。
顾明月:“......”
凡事碰运气的,她都没撞对过一次。
“不是吗?”
“肯定不是,也不知道你们是听谁说的。亦山县那卖的都是便宜货,刚建起来的小厂子,能有我们这料子?”伙计语气轻蔑,颇为瞧不上。
顾明月趁机多打听了几句,伙计下意识顺着聊了几句,又听见里面店员喊着帮忙递衣服。
屋里又进了一批人,他说了几句,开始有些不耐烦。
“要买你们就赶紧掏钱,嫌贵你们出门右转,前面那两条街都是卖亦山货的。反正我们家的东西都是正儿八经地从客林县进回来的,纯棉的料子。”老板不在,他卖东西的热情也不高
顾明月抓重点:“客林县的货啊。”
客林县?
顾明月回忆了下地理位置,是温市隔壁市属下的县城。
两地的距离可不近。
或许也正因为有这噱头,这家店的衣服价格可比周边都高了几块。
高磊对客林县也有印象,昨儿那大哥还跟他提起客林县来着,语气里满是骄傲。
“当然啦!”伙计恨不得把衣服伸到她眼前,“除了客林县,哪还有这品质。”
外乡人都不懂,听风就是雨。
“你们到底要拿几件?”
顾明月放下被硬塞到手里的衣服,轻松摆手:“不急不急,我们外地人刚来第一天,都还没相好款式呢。”
伙计:“......”
他就知道。
外地生意难做,来时麻烦,买时纠结。
尤其是刚来的生脸,基本都没多少成单量。
除非是那种来逛好几天的,问价都问烦的,指不定哪天就成了一个大单。
“那你们先往边站站。”伙计“咣当”一下,又把衣服给挂了回去。
顾明月笑了下,简单听别人讲了会儿价就带着他们出来了。
出来继续逛,又走了几条街,大同小异地运用着套路,问出不少货源地。
但重叠度最高的就是亦山和客林县。
走出市场大门的时候还是下午,天上挂着个太阳,但气温却不是很高。
顾明月坐在门口公交站牌处歇脚,手时不时地碰了下膝盖。
高磊拎着东西走了一上午,手一揩,满头的汗。
袋子里的水装多了。
死沉死沉的。
“顾姐,咱们现在去哪儿?”
“看天意。”
“啥?”高磊现在不想看天意,只想把那个怕渴装了三大瓶水的自己给掐死在傻意里。
他们批发市场里也有卖热水的,三五毛钱就能卖一茶水瓶。
不用你走,都会有人走街串巷的推着板车或者骑着三轮车卖,甚至在公厕不远还有固定摊位。
高磊为减轻重量都快把自己喝成水牛了。
“滴——”
喇叭声由远而近。
那个时候,街上车少,开车的人都霸道,汽笛声永远比车先到。
“天意来了。”贺雪拿笔记本扇风。
一条街初转的时候只觉款式众多,挑花了眼;可当你转了个三五七八圈,眼睛就会自动锁定既定的重点。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1】,她好像有点明白顾姐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