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暴秦就是有脸扯出周天子的虎皮来压制他们,逼迫他们不得不从。毕竟周天子定下的规矩听不听无所谓,但贵族的特殊待遇他们还是要维护的。
不维护这一点,就是在自掘贵族阶级的坟墓。让所谓的贵族特权成为一个笑话,一个其实谁都可以随便逾制的笑话。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韩国旧贵族又能怎么办呢?只好乖乖换上粗麻衣裳,过起吃糠咽菜的凄凉生活。
早知道就不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胡乱哔哔了。
他们原以为大不了就是激怒秦王被处死,成就身后的好名声。哪里想到秦王竟如此歹毒,故意留他们一条性命,让他们活着受罪。
黔首吃的穿的为什么这么糟糕?这是人过的日子吗?!
一时间,韩国旧贵们苦不堪言。
那些没有乱说话得罪秦王的韩人恨死这群多话的家伙了,坏事是他们干的,结果所有人都要一起受罚,岂有此理!
韩国朝堂中本来就有投降派和主战派两种观点,只不过没等他们讨论出个所以然来,国都就沦陷了。
现在大家整日闲着没事,倒是可以将新仇旧怨拉出来重新辩一辩,也好打发时间。
等陈县里的韩人自己狗咬狗的消息传到咸阳,扶苏这才满意。
看,这不就给他们找到事情做了?
每天光顾着吵架,就没工夫生事了。还能从内部分化瓦解敌人,防止他们联合起来反叛。
不过都亡国了还只顾着吵架,韩人也委实是够心大的。
扶苏想了想,觉得光这样还不够。
旧贵族不是爱打着复国的旗号闹事吗?那就挑拨他们和韩王安之间的关系。
扶苏吩咐下去:
“我大秦是礼仪之邦,自要善待所有诸侯王。以后韩王安的吃穿用度都上最好的,让天下人看看我大秦的风度。”
反正之前灭韩时搜刮地皮弄到了不少金银财帛,别说让韩王安过几年奢侈日子了,过几百年都绰绰有余。
羊毛出在羊身上,扶苏挥霍起来一点都不心疼。
善待诸侯王,一来可以拉拢韩地民心,二来可以洗白大秦的残暴形象。三嘛,还能挑拨韩侯和韩国旧贵的关系。
任谁看到韩侯日子过的那么舒坦、自己连口好的都吃不上,想来都会心生不满。倘若旧贵因此对韩侯口出妒言,大秦就可以抓住机会大做文章了。
“让天下人好好看看,善待韩侯的是我大秦,而对韩侯恶语相向的反而是他韩地贵族。”
你们这群对国君一点都不尊重的旧贵族还妄想重新拥立韩王复国?太可笑了,谁信你们是真的为了国君,而不是为一己私利啊!
曾经的六国仗着秦国不擅长舆论战,随意给秦扣各种帽子。如今可不同了,你会污蔑我也会,你会挑拨我比你更会。
只要给扶苏一点把柄,他能宣扬得全天下皆知。对付这些人,非得抓住关窍、釜底抽薪才能一击致命。
这件事交给谁去督办好呢……
扶苏眼眸一转,忽然想起一个很擅长逢迎媚上的家伙。让他去做肯定能办得漂漂亮亮,甚合上位者的心意。
而且等事情办完了,还可以把那人推出去顶锅,说苛待贵族都是他自作主张的。然后将之处决,用来平息六国旧贵的怨气。
就决定是你了,赵高。
作者有话要说:
赵高:???
第23章 聪明人
“赵高?”
秦王政听了儿子的计划,皱眉想了想这个赵高是谁。
无果,毫无印象。
这很正常,赵高的第一次出人头地在胡亥长大了一些的时候。
那时他因为为人勤奋、精通律法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不仅被提拔成中车府令,掌管君王车架,还被派去教导公子胡亥断案判狱。
现在的胡亥才五岁,远不到学这些的时候。而且这个年龄还是公子们集体增长五岁后的结果,按上辈子的正常年纪来算,胡亥怕是才刚出生。
所以赵高其实是天下一统那会儿才得到的赏识,在此之前一直待在隐宫里头。
扶苏解答道:
“赵高是赵国宗室的远支,其母因触犯律法被刑僇,羞于见人,便一直待在隐宫劳作生活。”
赵高的母亲也是在那里与人生下赵高兄弟几人的,所以他并非自己犯罪被处刑才去了隐宫,而是受母亲牵连。
赵高本人在此之前并未受过什么刑罚,大秦的宦官也不全是阉人,赵高就是其中健全的宦官。
秦王政一听这人是个罪人之后,立刻失了兴趣:
“你缘何想起这么个人?”
秦王政对人才的出身没什么偏见,若是真有才华,他一样会重用。但这个赵高能被扶苏安排去做这种要命的差事,显然证明他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