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清年纪大了,前些年已经不怎么出去跑商了。扶苏便在父亲的协助下正式组建了诸如后世商务部的衙门,专管国内外经商事宜。
现在负责这个部门的长官是巴清,但巴清也快到致仕的年纪了。大秦境内原本没有特别合适的接替人选,其余人都只能算勉强合格。
若蔓能回国,靠着她兼并青海的功劳,空降也绰绰有余。
始皇帝因而下达了调令,将韩信等人从东北调离,前往陇西。接下来,大秦要发动对月氏的战争。
这次的战争只有一个目的,叫月氏俯首称臣。
西出的要道自然不能掌握在旁人手里。
月氏这种松散的联盟对大秦只会有利无害,他们不像箕子侯国那么上下一心。如果月氏不听话,大秦随时可以扶持另一个部落来做青海之主。
拿下青海之后,接下来与西域的通商就能更加顺畅了。
西域那里又是另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扶苏带领即将加冠的太孙桥松前往陇西犒劳三军。
这次始皇帝没有过来,因为区区月氏还不需要他亲自来动员大军,有太孙在就差不多了。
扶苏之所以会来,主要是给太孙撑场面的。他以父亲的身份将儿子带到台前,才能向三军以示郑重。
桥松深吸一口气,在父亲鼓励的目光下上前一步。
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大声说完了振奋军心的台词。而后举杯敬酒,祝各位将士凯旋。
韩信骑在马上仰望着上方的二人。
他现在已经不能称之为小将军了,同样加冠在即的年轻将军很快就能凭借战功成为真正的大将军。
拿下月氏是他最好的成年礼。
韩信胸中激昂澎湃,他大声唱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①
身后的士兵也跟着大声唱了起来。
大秦出兵之前的战歌《无衣》唱响,士气惊人。
众人远远目送大军出征,滚滚烟尘遮蔽了他们的身影。待到尘土散尽,已经再看不见军队的影子。
桥松沉稳地转身看向诸位:
“大军已经出发,我等静待佳音便是。”
众人齐齐拱手:
“善!”
第135章 大秦日常:生辰礼物
始皇在思考一件事。
别人家的父亲会给孩子亲手刻章,小孩子们凑在一起就会拿出来进行攀比。因为舜华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所以她才会跑来找太子要章。
那他家太子小时候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脑补一个小太子羡慕地看着别的小伙伴都有父亲亲手刻的印章,但是他没有。而且因为父亲太过忙碌,他很懂事地没有和父亲提过这件事。
始皇默默拿起玉石和刻刀,决定给儿子补一个。
虽然现在儿子大了,不可能再拿着印章去和别人攀比。可这不妨碍什么,毕竟光是父亲送东西给自己,就能叫扶苏很开心了。
始皇刻得很慢。
既是因为他独自一人待着的空闲时间不多,大部分时候扶苏都在身边。作为惊喜,自然不能当着扶苏的面刻,只能慢慢来了。
还有一点则是他想雕琢得精细一些,要刻得比别人家父亲刻的更好。
所以三天下来,还是只刻了一点点。
不过始皇并不着急。
这天他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意识到太子小时候大约是没有被人炫耀过印章的。所以他不会由于羡慕别人而暗自神伤,不曾受过这个委屈。
可这也并非什么好事。
毕竟太子没被人炫耀过的原因,是太子他从小就没什么朋友。没有朋友,自然就没人找他炫耀这个。
听起来比被人炫耀过还惨。
始皇叹了口气,问蒙毅:
“太子幼时,朕是不是太亏待他了?”
扶苏这么不负责任,都能想起来给儿子准备伴读。桥松这一世小的时候身边各种文武玩伴都不缺,哪怕没有伴读时也有和他同龄的叔叔和姑姑相伴。
莫非扶苏就是因为自己从小没有朋友,才会格外在意这个,于是决定在孩子身上补回来?
蒙毅嘴角微抽:
“陛下多虑了,臣瞧着太子仿佛不觉得自己被亏待过。”
陛下为何突然自我反省起来了?就他们太子那个样子,像是被亏待过吗?
蒙毅以前还没到陛下身边随身侍奉,倒是不太清楚他们父子往昔的相处模式,这种事情估计也就只有宫中伺候很多年的侍者知晓了。
但光看如今太子那股嚣张劲就知道,这家伙绝对是从小被宠溺大的。
不受宠的孩子哪个敢在亲爹跟前随心所欲?瞧瞧其他一年都见不着父亲几面的公子是什么模样就该心里有数了。
始皇却说:
“太子一向擅长委屈自己,也很知足。便是被亏待了他也不会说的,还整日高高兴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