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挑了挑眉。
口是心非的小崽子!
小崽子说到这里还没停,又略带一点嘚瑟的去看祖父的腰间。
他嘟囔道:
“祖父好像没有?”
扶苏:好得很,还学会在你祖父身上找优越感了。
始皇:……
始皇万万没想到这个话题会烧到他头上,关键他确实没有爱子亲手刻的章。
始皇饶有兴致地扭头看向儿子,等他的回答。
现在问题被抛给了太子。
扶苏故意捏了捏酸疼的指节:
“父亲想要的话,我再为父亲刻一个。”
始皇不过是调侃他,哪里舍得爱子再劳累。当即摆摆手,表示不必了,他和小孩子比什么。
结果扶苏从袖子里取了一枚出来:
“原来父亲不想要,看来是我多此一举了。”
始皇一怔。
他先扭头去看孙子,见孙子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顿觉窘迫。
补偿孩子就补偿孩子,好端端的捎上他做什么?给孩子准备礼物的时候,还要添个给父亲的礼物,这算怎么回事?
始皇轻咳一声:
“怎么想起给朕刻印章?”
扶苏双手奉上:
“自然是感谢父亲替我劳心劳力照看孩子了。”
他还道:
“儿子长大了,以后便让儿子来照看全家,不需父亲烦忧。”
始皇有些感动,觉得儿子可算懂事了些。
结果就听桥松拆台:
“这个儿子是指的谁?不会是我吧?”
扶苏:……
始皇:……
作者有话要说:
1.儿子(我)长大了,以后便让(我这个)儿子来照看全家,不需父亲烦忧。
2.(我的)儿子长大了,以后便让(我的)儿子来照看全家,不需父亲烦忧。
桥松:别以为我听不出来你是在说我!
第134章 结局
始皇瞪了儿子一眼。
看吧孩子吓成什么样了,随口一句话都能让他联想到父亲要坑他上头去。
扶苏十分无辜:
“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他还觉得委屈呢,他这些天对臭小子还不够好吗?怎么在他跟前依然这么防备?
唉,这个爹可真难当。
桥松对他爹的辩解半个字都不信,他哼哼一声,仗着有祖父撑腰难得能在他爹面前硬气一回。
桥松说道:
“反正不管你是什么意思,我还是个小孩子,你不要想着压榨我。”
扶苏也哼了一声:
“你也就这两年了,等你加冠你就不是了。”
两个幼稚鬼互相拌了几句嘴,最终在始皇帝的威压下双双休战。
休战之后,桥松眼珠子一转:
“祖父,我加冠的时候是您给我取表字吗?”
随即一脸期待地看着祖父,几乎就要将“千万别让我爹来取”这几个字写到脸上去了。
他爹取名字都那么敷衍,取表字一定更加敷衍。
取名的时候他做不了主,只能任由他爹随便给他取了。现在取表字他却可以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说动祖父代劳。
然而扶苏却微笑着截住了话头:
“别想了,你的表字为父已经替你取好了。”
桥松:?
扶苏想起上辈子给儿子办冠礼的事情,那会儿父亲早就驾崩了,表字自然只能他这个亲爹来取。
不过因为避讳的关系,一般君主和帝王的表字取是取了,却不太容易流传下去。反正也没人喊他们的表字,所以绝大多数的君主仿佛都只有一个名、没有字。
扶苏就是想着儿子的表字起了也顶多是走个流程,压根用不上,因而起的时候确实没怎么费心。
最终他给桥松起的表字是「涛风」。
古人取字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对名的补充解释,比如年羹尧字亮工。
“羹尧”出自一个典故,说的是尧帝去世之后舜帝对他日夜追思,只要坐下就会在墙壁上看见尧的影子,吃饭时也会从汤羹的倒影里看见他的身影。
而“亮工”则出自《舜典》,原话“惟时亮天工”,意思是天生就要辅佐天子立下不世之功。
从名字到表字都在诉说父母对孩子的期许,希望他能成为像尧舜一样贤能的人。
光看名可能会误解父母的意思,但加上表字就能精准表达长辈是想他做个贤臣,而不是尧舜那样的明君,避免造成误解。
第二种情况则是用排行加期许组合成一个表字,和名关系不大。
比如卫青字仲卿,仲代表他是家里排行第二的儿子,卿在古代则和官职挂钩,高官才能称之为卿。
最后一种情况,是取反义词作为表字。像韩愈表字退之,就是一种互补。
始皇帝之前给阴嫚取字阳滋,就是出于互补,想让女儿阴阳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