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小语气招人得很,果然引来了父亲的一通夸奖,夸他是最让人省心的好孩子。
扶苏有点得意,顺着父亲的力道依偎到他怀里。而后半坐在父亲腿上,好奇地东张西望。
秦王政拿起一卷竹简展开:
“阿苏来看看这个。”
这是一份汇报受灾最严重地区的奏报,里头说了有多少庶民被压塌的房屋掩埋,救出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冻饿而死。
扶苏已经识得很多字了,他也知道死亡是什么。小太子一个字一个字地把竹简上的文字读完,然后有些茫然地看向父亲。
秦王政没有说什么,而是又拿起另一卷竹简。
扶苏在父亲的引导下看完了十几卷竹简。
一开始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他看这个,庶民被雪灾侵害成了这样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是大秦太子,从小锦衣玉食,他又不会遭受这些苦难。
可是渐渐的,聪明的小孩明白了过来。
扶苏小声问父亲:
“我是不是应该觉得他们很可怜?”
情感缺失的孩子没办法直接共情别人,他只能从逻辑上推测自己该做出什么反应。这个推测基于他的生活经验而来,可显然一个王室公子很难拥有仁爱庶民的经验。
所以扶苏需要父亲反复引导,才会领悟父亲的意图,知道父亲想要他怎样表现。
秦王政摸了摸他的头:
“阿苏真聪明,父亲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次秦王政没有像最初发现儿子身上的问题时那样,直接明言告知孩子你应该如何应对。
因为他很难面面俱到地把应对所有事情的方法都告知儿子,扶苏总要学会自己分析对策。
所以他选择了暗示,锻炼扶苏的思考能力。
扶苏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小太子明白父亲的想法之后,主动拿起那些竹简,重新开始阅读。这次他的态度很认真,把所有伤亡细节都记了下来。
然后他眼眶红红地说道:
“庶民太可怜了,我以后要做一个仁爱的秦王。”
这是小太子的伪装,他在学着做出日后应该表现给臣民看的样子。同时也是在试探父亲的态度,看父亲的本意是不是想将他的政治主张往这个方向培养。
秦王政又带着奖励性质地摸了摸聪明小孩的发顶,肯定了他的猜测。
“阿苏真是个好孩子,你会是大秦最优秀的太子。”
后来,太子殿下看过雪灾的奏报之后为庶民感怀的消息传了出去。虽然太子的豪言壮语没有传出,但众人都相信他以后会是个仁德的君主。
在大秦境内受灾的区域,类似的消息传得最多。庶民们都很感动,认可了这位从前并无声名的小太子。
——他们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会有贵族因为他们的苦难而难过。
扶苏睁开眼睛,翻了个身。
所以他小时候就是这么被父亲拐上贼船的啊……
他擅长用舆论造势的手段,应该也是从父亲这里遗传的吧?还有利用史官记录一些该记录的话,也是跟父亲学的。
因为扶苏明确记得这段对话被记载在了正史中,他某日翻看史书回忆父亲的往事时看见过。
那时史书里的记载是:
「王理政,太子入内。见有灾,太子泣曰:“民生多艰,吾不忍闻。”」
扶苏:……
史官你真的很会艺术加工。
当时的史官好像就是史菅来着,这老小子真的太会了。
这就是世代给秦王家当史官的含金量。
合理怀疑当初给昭襄王记载“秦王令赵王鼓瑟”的就是他家先祖,这个技能是祖传的。
侍者见太子苏醒,便上前询问:
“今日有雪,殿下可觉得寒冷?”
扶苏摇头:
“更衣洗漱吧。”
屋内炭火燃得旺,并不觉得冷,他想早些洗漱后去陪父亲。因寒潮重返的缘故,肯定有很多政务需要处理,他得去给父亲帮忙。
寒潮的事情没有给大秦带来太多麻烦,但这并不妨碍咸阳臣子以此为借口催促陛下不要故意在巡游途中借故停留。
虽然王上现在在恒山过冬是合理的,总不好叫人家这个时候赶去苦寒的燕地,赶紧完成巡游工作。
可他们也得防备冬季结束后陛下找到新的借口拖延行程,蒙毅和李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居然也不劝着点。
太子殿下靠不住,是个会无条件纵容陛下任性的家伙,李斯你身为丞相怎么能和殿下沆瀣一气呢?还有蒙毅,蒙卿你可是最为忠耿的臣子,绝对不能被他们带坏啊!
李斯:别找我,我做不了陛下的主。
蒙毅:……我怀疑你们说我忠耿是在骂我。
一般不都得是涉间那种才叫忠耿吗?蒙毅自认为自己并不“耿直”,不要给他扣帽子逼他去当会忠言直谏的道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