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632)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所以没必要全盘废除这个制度,稍作修改,适应新的大秦即可。

说回新兵营的事情。

服兵役和寡妇的大量出现,是很难平衡的矛盾。

古人注重血脉传承,不像后世那样会让年轻小伙子在军中待上好几年,再退役去结婚,或者服役的期间趁着休假相亲结婚。

后者要是遇到意外,照样会大量涌现出新的寡妇来。

大秦的社会福利没到后世那个程度,要兼顾士兵的征召和男丁的生育及孤儿的教养,太难了。

没办法都选,就只能尽量满足一件事。

“内郡的士兵大多不会遇到战事,问题倒是不大。无论是在服役之前成婚,还是之后再归乡成婚,都不会影响传宗接代。”

“唯独边郡,恐怕有些困难。除非边郡不再生战事,否则总有人员伤亡。”

实际上因为连年征战,再加上大秦规定男子身高达标(六尺五寸即一米五)就可以成婚,很多男丁都会提前成婚,留下血脉。

所以在服役前,很多男子就已经成婚了。

随着日后占城稻和各种作物的推广,大秦庶民渐渐不用太为饿肚子而发愁。伙食好了,身高只会越来越高。

届时哪怕成婚的身高要求提高,或者改为按年龄来算,大部分男子也应当都能在服役之前成婚。

即便有人因为种种缘故没能在兵役前留下血脉,也可以在边郡组织相亲。

如果只是边郡的士兵留下孤儿寡母,人数不算多,大秦可以稍稍提高他们的待遇,帮忙照养一二。

扶苏转了转笔:

“在边郡和当地女子成婚倒也不错。”

妻儿都在边郡,若还在边郡因军功分了田,那么他们很有可能愿意留在边郡定居。

边郡人多了,以后向当地就近征兵也方便些。

当然,他们不乐意留下也没什么。反正边郡的兵也都是从周围郡县征调的,本来离得就不算远。

既然离得近,安排他们的妻儿随军,在服役期间暂时定居边郡也是可行的。

始皇伸手拿走了儿子手里的笔。

陷入思绪中的太子下意识玩起笔来,完全忘了他那笔是蘸了墨的。这么转得把墨点子甩出去,那可就和上回只是甩出去清水不是一个概念了。

更何况如今车中还有外人在,要是墨点子甩到副将脸上,他可不知道该怎么为太子找补了。

扶苏不明所以地看着父亲拿走了他的毛笔,用眼神询问怎么了。

始皇把笔放好,没有回答,而是道:

“方才将军还提到了另一个问题。”

军中的好苗子不少,都放归回乡实在浪费。

扶苏迅速接上:

“父亲是想组建一支诸如魏武卒的部队?”

吴起当初在魏国,替魏国训练出了一批魏武卒。这是华夏古代最早的特种兵了,操练的过程要求非常之严格,战斗力也极强。

魏武卒的待遇据说极其优渥,曾经是魏国引以为豪的部队。可惜魏国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在军事上也松懈下来,导致魏武卒名存实亡。

特种兵的训练需要君上放在心上才行。

否则即便底下的将军有心训练,朝廷不给下发对应的优待,难道还要将军自掏腰包补上粮饷吗?

魏武卒都吃不饱饭,战死之后家人也拿不到足量的抚恤,以后谁还辛辛苦苦跑去参与那种魔鬼式训练啊!

扶苏重新拿起笔记下此事:

“这些还得记在父亲的那本祖训上,免得后世子孙重蹈魏国的覆辙。”

各地训练新兵时,就可以把表现优异地挑出来了。各地守军也可以观察,哪些士兵表现得不错,可以用优渥待遇留他们继续在军中任职。

将寻常士兵进行细分,只服役一段时间的、打算多在军中奋斗几年的、预备一辈子在军中待着的,这些都得提供不同的优待才行。

那些选择多待几年的士兵,退役之后也不能就这么随便他们归乡。好歹是为大秦卖命这么多年呢,安排个转业也不难。

“可以去各地担任诸如游缴的职位。”

就像后世军人转业去当公安差不多,在军中历练出来的身手浪费了多可惜。

眼见着太子越说越沉浸,又要开始转笔了。始皇叹了口气,伸手再次把笔拿走。

拿走的时候还不忘换一个没蘸墨的干笔塞进儿子手里,让他转这个。

始皇动作小心,扶苏这次没察觉异常。等到想再提笔写点什么却发现写不出来的时候,才发现笔被调换了。

他迷茫地眨眨眼,不知道自己的笔是什么时候被动手脚的。于是扭头去看父亲,希望父亲给个提示。

史官在心里啧了一声,记录正事的同时不忘另拿一张纸把这事也给记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