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63)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扶苏优哉游哉地喝着蜜水,无视了数月没尝过甜味的弟弟们投来的艳羡眼神,像个大管事一样开始给这群小子分派工作。

扶苏手里多的是项目需要人跟进,秦王政已经给他拨了不少能人,各自负责一项。

之前扶苏放心不下,总想自己盯着。可是如今答应了父亲要劳逸结合,那就只好找别人来顶替自己了。

弟弟们就很合适,把他们分派去不同项目组。这样既能监工,又能学点东西,方便日后直接入朝替他做事。

于是,公子们就听见他们的长兄发出魔鬼般的声音:

“上午在宫中学习课业,下午去实地监工,晚上回来写心得报告,我会抽查。”

公子们:QAQ

作者有话要说:

公子们:(愤愤)父亲已经不是我们的父亲了,他是大兄一个人的父亲!

第20章 偏爱

扶苏给弟弟们按照各自的能力安排了不同的活,有上辈子压榨他们的经验在,保证不会埋没任何一个人。

公子们:我谢谢你!

“紫花苜蓿是一种不错的牧草,还能肥地,它和菽是一样的。二弟你比较细心,过去之后选几处田实验一番,看如何调整种植方案,才是最佳的。”

如今大秦的很多田地还是耕一休一的耕作方式,种过的田地大多需要修养一年才能接着更重,否则地力不够。

但其实有能肥田的豆科植物搭配种植的话,这个轮休的循环可以缩短。实在不行,休养的那一年里拿来种植苜蓿,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扶苏依稀记得如今的农家子弟已经研究出了不少很不错的耕作方式,可惜没有推广。

竹简书籍查阅困难,他也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个翻过去找到需要的内容。更何况,诸子百家著作那么多,很难说咸阳宫里的藏书是否全面。

现在不是日后天下一统那会儿,那时始皇曾下令收百家之书于咸阳。

扶苏已经命人去搜集各地藏书了,至于大秦已有的藏书,秦王政不许他费心去看,那就丢给弟弟去找。

公子高听得渐渐呆滞:

“可、可我不懂农事啊,我如何知道书中写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

扶苏用寄予厚望的眼神看着弟弟:

“大兄相信你可以的,会有农家子弟协助你一起查询。若是再拿不准,可以用几块小田尝试一番。”

话都说到了这里,公子高只能咬牙答应下来。

扶苏又看向其他弟弟:

“造纸与印刷……”

“铁器锻造……”

“还有……”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事,根本马虎不得。听着长兄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众公子只觉得压力极大。

不是,这种家国大事真的是他们这些还在上学的小孩能插手的吗?父兄对他们的要求是否太高了一些???

扶苏鼓励道:

“不要妄自菲薄,你们都十多岁了,作为大秦公子,也该开始为国家分忧。又不是只让你们单独负责,不是还有许多人才协助吗?”

自从秦王政看到了这海量的计划书之后,就意识到大秦人才还是不够多。尤其是百家弟子太少了,很多以前他并不是特别重视的例如农家、医家等,人才稀缺。

说来也是奇怪,明明是农耕为本的国家,偏偏农家弟子不受重用。

其实农家的政治主张并不像墨家那么奇葩,反而很贴合实际。

他们推崇“耕战”,鼓励发展农业、研究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他们要求统治者顺应民心,体谅庶民疾苦,不能过度剥削、强取豪夺。

他们希望国君能够重视灾荒,积极赈灾,救济黎民。

他们认定农人付出多而收获少、商人付出少而收货多,所以为了维持农业社会的稳定,需要防备商业对农业的冲击。

这些内容实际上都是从秦开始往后很多朝代非常重视的内容,但农家弟子本身却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统治者吸纳了他们的学术主张,然后觉得够了。至于他们写的农耕指导书籍,不好意思,没空看。

这其中或许也有知识流通不便的原因在吧,可见书同文和造纸术印刷术有多重要。

扶苏也不管背后那些乱七八糟的原因,他只将自己的要求传达下去。该怎么研究,能不能出成果,都是下头人的事情。

深秋的风微微吹起众人的衣摆,吹到了公子们的心底里去。

太难了。

大家看着长兄脸上的微笑,满眼只看见一句话——做不出成绩你们就惨了。

扶苏:提示我都给到这个地步了,能想起来的经验我也都传达给了那些百家弟子,剩下的只能你们摸索。

他上辈子是总揽大局的皇帝,不是跟着诸子百家做研究的基层人员。他只知道哪些人又研究出了什么好方法,方法大致是什么样的,各种细节就一无所知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