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324)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扶苏挑眉:

“会稽郡可还没设立呢。”

会稽郡,便是包含浙江和江苏南部的一大片区域。打下百越之后才能设立此郡,现在还是个没影的事情。

尤其是其中的江苏南部地区,也就是吴地,这会儿是齐国的地盘来着。

秦王政完全不觉得自己画大饼有什么不对的,反正会稽郡迟早会设立的,刘季趁着设立之前多攒点功劳不是正正好吗?

会稽郡那么大,刘季的功劳要是不够的话,就凭他魏人装韩人的出身,肯定是不够任职太守的。

扶苏不由得失笑:

“父亲不计较他钻漏洞担任县令,确实是格外开恩了。”

就刘季那个聪明劲,肯定早就猜到后续发展了。他提前跑去韩国绝对是为了一步登天弄到官身的,没跑了。

蒙毅看他们父子聊完了,才补充一句:

“说起来之前那个进献楚国工匠的人,就是这个叫刘季的县令,不过当时是以九江郡太守的名义献上来的。”

出了项氏一族的事情,朝廷才去仔细查了查刘季这个人,然后发现他干的事情还真不少。

九江郡太守之前收拢了一批从楚国贵族府中得来的匠人,刘季就看中了其中那个会做清凉殿的工匠,劝说太守把人献给秦王。

太守将信将疑地照做了,事后果真得到了秦王的赏赐,为此越发看中刘季这个会来事的下属。

主意分明是刘季提的,他却没有为自己邀功。秦王只赏赐了太守一人,刘季也没为此心生怨怼。

太守觉得此人心胸宽广,蒙毅从结果倒推,则觉得刘季走一步看十步。

他定是早就料到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业,之前工匠的事情迟早会让秦王知道,他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而且他不主动说,还能给长官和王上留下会做人、生性低调的好印象。等日后王上得知真相,只会更加赞赏他,认为他不爱邀功,是个做实事的人。

秦王政果然感叹道:

“如此人才,魏王却不曾重用,魏国合该灭亡。”

作者有话要说:

魏侯: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根本不知道刘季是哪个???他就没有来投效过寡人啊!!!

历代秦王的统一想法:感谢魏国的馈赠!

商鞅、张仪、范雎、郦食其、刘季……数不清了已经()

第78章 燕国的阴谋

秦王政给九江郡的太守回了封信,让他配合刘季行动。刘季原本所在的县内已经没有楚国残余逃犯了,自然该去其余乡县瞧一瞧。

为了方便刘季四处流窜,秦王政给他升了个职。

郡属中除却太守之外,一般还会设立管辖地方军防的郡尉和专司监察的郡监。刘季不好空降军部任职郡尉,做个郡监却是绰绰有余。

正好是搞监察的,可以四处走访。

于是刘郡监就这么新鲜上任了。

单纯在郡中乱窜是很难发现逃犯踪迹的,刘季便老老实实干起了监察的本职。治下县令等官员是否有好好治理地方,可有和本地势力勾结、阳奉阴违的情况,他都会如实上报。

人情往来是刘季的拿手好戏,那些人私底下的小动作瞒不过他。一些自以为不起眼的互相打眼色,在刘季面前堪称无所遁形。

但刘季很会做人。

检举是他做的,他却让人都觉得与他无关。

乡县官吏宴请他,他照去不误。推杯换盏间称兄道弟,降低对方的心防,不着痕迹地打探自己想知道的情况。

等离开了此地,刘季也不着急上报,而是继续去下个乡县走访。

各地见这位郡监光吃拿好处不干事情,也就把他当成普通的贪官污吏。等过段时间哪里的县官被郡守革职了,也联想不到刘季头上去。

毕竟距离刘季离开都那么久了,中间刘季去过不知道多少乡县。刘季又不是按照顺序举报,谁能确定和他有关系?

太守对此乐见其成。

县官和地头蛇勾结可不是白勾结的,是要从地头蛇里捞好处的。秦军之前打劫贵族时不至于连薄有资产的普通富户也一起收拾掉,毕竟数量太多了,只能放过。

如今有作风不好的县官自己帮着大秦从地头蛇里抠钱出来,太守乐得他们多抠点。养肥了再一口气宰了,顺便还能按照贪污金额问责行贿的当地家族。

那些人不会以为只有官员受贿才触犯律法吧?行贿也是一样的违法行为!

蠢蠢欲动的家族被处罚之后,不得不拿家产出来抵罪。

念在他们是初犯,又是六国遗民,不好罚得太狠,便按照宽松版的秦律罚了钱财、田亩和一段时间的徭役。

这里头自然田产才是重中之重,官田又能扩充数额了。这群没有被洗劫的富户名下田产比庶民多得多,大秦早就想找借口光明正大收归国有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