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番外(149)

作者: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臣早有管束规整之意,不如设立官方集市,约定好隔几日开放一次,再安排优伶于此表演。”

六国贤才大多手头宽裕,给了咸阳周边的百姓们赚点零钱补贴家用的机会。市场会自己找到出路,集市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内史腾之前还在纠结该怎么管束,毕竟大秦早就习惯了严打商道。集市乱糟糟的,让喜欢秩序的秦人还怪不适应的。

不过有句话说得好,堵不如疏。

既然市集已经形成,不如干脆利用上。嫌乱就制定规范,管理条例完善之后,情况应该就能好上很多。

通过这件事也能看出来,目前的咸阳城规模有些小了,根本不够用。

扶苏对此的感触最深。

因为天下一统之后人口大爆发,咸阳作为国都汇集了非常之多的外来人口。本来原住民就在激增,又来那么多外人,区区诸侯国都压根负担不了。

咸阳迟早要扩建的,只是现在还在打仗,不方便动工。

朝会结束之后,扶苏就拿出了扩建的规划图呈给父亲。

秦王政翻看了一会儿,发现图纸上大秦朝宫的位置从咸阳宫换到了一个叫“玄宸宫”的地方。

秦王政眉头微挑:

“玄宸?”

玄为黑,大秦尚黑色。宸为帝王居所,乃王位的代称。翻译过来就是“尊崇玄色的帝王所居之处”,非常明显地在指代大秦君王。

扶苏笑着询问:

“父亲可喜欢这个名字?”

当年建造新的朝宫时,是没来得及起名的。

那时距离天下一统已经过去了九年,不仅咸阳的规模不够、咸阳宫也不够。

这座大秦用了很多年的宫殿终究是跟不上天子的需求了,秦国需要一个更恢弘的政治中心。

这个新建的宫殿不仅拥有使用意义,更有政治意义。它将是大秦的门面,更是令天下归心的政治工具。

于是大一统九年,始皇与众臣商议,决定于龙首原西侧建立新朝宫。之后便开始勘测、定稿、动工。

然而大一统十一年,宫殿才打了个地基,始皇却猝然驾崩。为了赶始皇陵的进度,宫殿便被迫停工了。

一直到始皇陵修建完成、各地叛乱平定,秦皇扶苏才重新拾起这项工程,终于在十五年后完工。

摒弃之前代称的“阿房宫”,正式起了一个名字,是在秦二世五年,朝宫的外部宫墙和朝会要用的殿宇部分修好之后。

玄宸,不知父亲是否喜欢。

秦王政看着图纸上的宫殿规模,以及附近的咸阳城扩建规模,满意地点头。

这么大,一看就很气派,名字也不错,是他大秦的风格。

于是秦王政欣然点头,又问:

“一共要修建多久?”

扶苏遗憾地表示:

“连城一起,至少二十年。”

秦王政:……

光修个玄宸宫自然要不了十五年,扶苏是把重点放在了扩建咸阳上,放缓了宫殿的修建。

整个玄宸宫规模庞大,但也没人说非得全部修完才能用不是?

所以扶苏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先把外框修好,再把需要开放给众臣来往的门面部分修好。剩下藏在里头的就慢慢修,反正外人也看不到,他们光看宫殿外部感觉气派就够了。

里面进度放缓之后,就能多出人力物力去扩充咸阳城。等咸阳城扩充完毕,再回来专心修宫殿。

不过当时的咸阳城已经经过大一统后始皇在位的几年扩充了一部分,所以从头开始要把它也算上。

秦王政惋惜地收起图纸:

“还要等二十年。”

扶苏想了想,哄道:

“或许不用,只要我们打好基础,也能提前一些。”

修这个无非是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可以提前准备。顺便在灭六国的时候,尽量减少损耗。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就能匀出更多的民力投入到建设里了。更何况,工匠们也在努力改进工具技术等,可以在正式动工之后节省更多的民力。

除此之外,另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

城市的扩建很容易走弯路,倘若一开始没预测好扩建规模,就会出现建到一半发现之前的设计出现纰漏需要修改的问题。

中途改设计稿那就很麻烦了,原先动工的部分要不要改?是拆了重建,还是设计新稿的时候尽量迁就它们保持不变?

无论怎么选,都会造成资源和民力的浪费。所以扶苏直接照着上辈子的成品,重新修改了一版一气呵成的扩建方案,也能在其中省出一大批不必要的损耗。

这些转换过来,就是能压缩的工期。

秦王政听罢这才重新高兴起来,便又喊来秦墨等专供大秦修建这些的负责人,与他们分享这份图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