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巴塞那大副》那本,说说看这本你的感想?”宋明荣点名。
“这本我看的过程中比较在意的是远洋渔船上正经船工和雇佣工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性恶和善。从文学方面谈这篇,大概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点在于船上所有人都会写日记,没有抓眼的情节,而是人物之间交往的联系,思考中的欲.望来表达。
文学的根本是写人,心理,精神,道德。没有人的故事,只有风景是景点介绍。最终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是通过故事里的人启发我们,以及引导我们更深的思考。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性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不同环境下,不同阶级下,不同心理,健康状态下?以及当下,权利,金钱,名誉和人,能深入探索其中一种和人之间关系的文章都是文学。”
周方圆简短有力的发言,宋明荣笑着鼓掌,随后整个场馆掌声四起。
周方圆坐下了,宋明荣又随机点了其他几个学生,同样问看了什么书,和大家做个分享。
黄莺把书本还给周方圆,眨巴眨巴眼睛小声问了句,“方圆你和宋老师认识?”
周方圆点头,忍不住抬头往前瞄了一眼,不确定,十分不确定等会时不时还有人喊她。
“宋老师旁边的段老师发言过吗?”
黄莺往前看了眼,摇摇头。
周方圆叹口气,把书本合上放膝盖上,估计这书今天看不了了。
没错,宋明荣都能把周方圆喊起来,段立东也能。
交流会中场休息的时候,有学姐过来喊人。
一路跟到休息室。
学姐带到门口就撤了,周方圆敲敲门,站在门外都能听到里面有人说话声。
又使劲敲了敲。
“进来。”
周方圆半推开门,只站在门口露出半张脸,目光往里面扫了一眼,休息室里七八张椅子,有学院的教授老师,也有段立东和宋明荣。
段立东正喝茶呢,先看到门口站的周方圆,笑着抬手招呼她进来。
周方圆走进来,她学院的几个教授正在和宋明荣聊天。那几个教授里,她上过一个教授的课,一星期二节课,怕是不认识她。
笑着冲段立东挤挤眼,径自走到几名教授跟前,“教授好,老师好。”
周方圆这一声,把聊天打断了,学院的几名教授和老师愣了下,点点头说好。
倒是宋明荣歪头,语气看似严厉,眼中却是带笑的,“周方圆,前面台上教授老师们辛苦讲话,你是一句话没听?干什么了?”
说完,不等周方圆说话,扭头看向熟悉教授和老师,“她叫周方圆,如果她上你们的课,一定要特别盯着她,别看她人坐那,脑子一准给你溜神。就得时不时喊她回答问题。”
几个教授和老师面面相视,这说话态度,语气,一看就知道两人认识的。
这里哪有周方圆说话地,她就老实的站在宋明荣身后,说什么她应什么。
段立东起身过来,指着周方圆给学院老师们介绍,“这是他学生。”
呦,这话一出,学院的几个老师齐刷刷的看向周方圆。
其中一位老师想起一件事,“我听系里不少老师和学生说过,周方圆你是不是在一本杂志上写连载小说?”
几个教授来了兴趣,“什么小说?”
“我知道的,是在《小说故事会》连载的,故事名叫《西边太阳》是篇犯罪推理小说,写得很好,故事十分精彩勾人,学校里不少老师,学生都在看。”
“犯罪推理?”其中一名教授看了周方圆一眼,又看向宋明荣,“你学生写犯罪推理?”宋明荣可是典型传统文学作家,八竿子和犯罪推理小说挂不上。
“写什么,也都是我学生。而且我教的是写作理念,重要的是引导。”宋明荣直接无视段立东那看笑话的神情,反正周方圆认他这个老师。
“至于她怎么选择写犯罪推理,这个确实和我没多大关系,全是叶星那老东西带的。他自己不写了,反倒是把别人学生带进去了。就《西边太阳》这故事,我和老段序章都打好草稿了,愣是几家出版社没敢要,小众,新人作家,没什么名气,怕带不起销量。这不,才投稿给杂志连载。”
宋明荣说起这个就想到叶星给他打的电话,算起来,周方圆的起点不低。新树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算是半只脚迈入文学这个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