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成语典故[历史直播](79)

作者:南风飞絮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宫中琼华宴因一场天降神迹将帝王之功推向高潮,他们在雨帘前向着君王匍匐叩拜,此起彼伏皆是大唐千秋大业永固。

历代君王们则对这样一个盛世流露向往之情,不少明君表示一定要奋发图强,亦要让自己的朝代也能如这般富庶民安。

【同学们,开元盛世究竟有多富庶?月月特意准备了数据图。】

随着界面的切换,冷月制作的数据用以不同的颜色来展示。红色是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蓝色表示的是食物数量的变化,黑色则是军事兵力的变化。

【上面人口的变化,月月已经讲过,通过这条红色折线统计图,大家应该能很清晰发现数量增加的制高点。而粮食产量的变化更能直接看出王朝国力的增强。

《新唐书·食货志》称:“是时海内富实”“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就是丝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这里的屯、端都是计量单位,六两为一屯。

以上这些不包括,天下诸郡每年常贡的土物。

当时的富庶地区以扬州第一,益州第二,所谓“扬一益二”。

江淮地区出产的粮食富足之余可供北方天灾。

有史料记载: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的秋天,北方“六十三州饥,十七州霜旱,河北饥”等地出现天灾,大唐开始南调北上,转运江淮之南租米百万石至北方来赈济饥民。

那时候的漕运发达,大唐已经开始利用海上运输。

可见南粮北运,在唐时已经开始了。

由这条蓝色折线可以看出,大唐在这段时期粮食产量逐年丰产。

大唐在玄宗李隆基的一系列措施下,把各地的财富集中到关中或供应北方,集积了大量财富。

社会经济的繁荣必然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世称道。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背诵的唐诗三百首等,无疑不彰显大唐的文化底蕴。

从杜甫《后出塞》诗:“渔阳豪侠的,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到柳芳《唐历》称:当时“天下雄富”,“东由汴、宋,西径岐、风,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

无数诗词歌颂赞美这一段时期天下丰硕,百姓安居乐业。】

正在鲁郡石亭中的两人,他们齐齐望向雨帘带来的神迹,久久愣住,还是李白反应过来,“贤弟,你被仙人提到了。”

杜甫:......

“当真是仙人临世,竟能道出子美当年即兴而作的诗。”

二人凝视着眼前的雨帘,心中感慨万分,只是“同学们”‘唐诗三百首’?他们不甚明白是何意。

长安唐宫,李隆基一派怡然自得,他很开心,甚觉今日实乃今生最圆满的一天。

周围,李林甫观此天象,早在安禄山意欲溜须拍马时抢在了前头,他高呼道:“陛下实乃古今第一人呐!这是上天降下神谕,您的功绩明昭千秋万世!老臣与有荣焉!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其他大臣在李林甫的煽动下皆高呼万岁。

安禄山:......

他心底翻着白眼,这老杂毛还真有一手,在此情形下不得不与众人一起说着吉祥话。待人群安静下来,他又上前,操着六国语言向大唐天子臣服。

此举亦表明胡地六国归顺,大有万朝来贺的场面。

李隆基龙心大悦,对眼前的胡人又喜欢了几分,他亲自将人扶起,“好!卿有大才,不仅骁勇,更能言六国语,大唐万民归心!”

帝王的话再次引来众臣的高呼。

此时的李隆基亦不忘身边的女子,他拉住杨玉环的玉手,迫切想与之一起分享喜悦,“你真是朕的福星呀,刚出观就给朕给大唐天下带来福音。”

杨玉环娇羞掩面,望着帝王的眸光里盛满崇拜与情意,这样的神态是任何男人都无法抗拒的。

李隆基是直接将人拥入怀,信誓旦旦道:“玉环,有你在朕的身边,江山才会多姿多彩,咱们一起共享天下。”

杨玉环柔柔一声:“三郎之心,妾永不忘。”

唐宫此情此情,君臣相融,帝妃恩爱,当真和谐动人。

*

相对于这一时空的其他时空内。

冷月的直播无疑向历朝历代描绘了一幅巨大的盛世图,嬴政是惊叹着站起身,他拍手道:“好一个盛世天下!朕迫切与之一望!”

他望向李斯,“爱卿!听见了吗!这是怎样的盛况!后世贤君辈出,朕还需徐徐图之!大秦的江山千秋永固!”

李斯身为丞相,不仅对时政有着敏锐的捕捉力,更是在求知道路上高瞻远瞩。

他颤声道:“陛下,臣觉得后世君王能有此建树,亦离不开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他们有史可鉴,开创盛世是必然。如今天道给了大秦生机,臣以前认为博学天下,自打接收了天象神迹后,臣顿觉自身的渺小。

上一篇:月亮与三便士下一篇:她的红裙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