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美人给你,天下给我!哈哈哈!
刘骜:......
————————————————————
ps:申榜后,恢复每章三千。
感恩小可爱的喜欢与不弃,么么哒(* ̄︶ ̄)
第16章
汉宫花园石亭中,几人心思迥然,各有偏爱。
窦太后又佯装难过,开口道:“彻儿聪慧有胆识,哀家自然也是欢喜,只是涉及祖宗基业便也只能挑选适合的帝王,不过只要皇帝明白哀家之心,今日便可让梁王立下誓言,一定保你这一脉富贵荣华。”
闻此,梁王也立马信誓旦旦道:“母后所言甚是,皇兄自当放心。”
刚还迷糊不知方向的馆陶听到此才算明了,她的母后和弟弟这是打算换了皇帝,那她家阿娇可怎么办?她的一生荣华又当如何!
只见,半老徐娘的人往地上一跪,再次哭天抢地起来。
汉景帝不免偷着乐呵,这位皇姐今日算是他的神助攻了!不过想要皇位,还真是痴人说梦!
宫外的少年刘彻先是被阿娇赶了出来,后又被天象所说惊到,忙马不停蹄赶回宫里。
一入宫,便听到姑姑的哭闹声,不用想也知晓发生了什么。
少年有些犹豫,终是迈着步子入内,见到在场的家长们,二话不说跪了下来请罪。
馆陶一见来人,哭声停顿,指着他又是盖头劈脸臭骂一顿,刘彻自觉理亏未曾反驳,倒是汉景帝瞧不下去了,出声制止。
“长公主这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呀!堂堂一国太子岂是可以随意辱骂折辱的?!”
众人:......
在他们眼中,皇帝一向温顺好说话。
尤以刘彻最为吃惊,想到自己这段时间不受父皇待见,还一直寻思是不是哪儿做错了,现下直接被保护,当真受宠若惊。
眼见窦太后就要出声来圆场,天幕又开了口。
【言至此,同学们是不是疑惑,连汉高祖都未得千古一帝,何以刘彻能?千古一帝是后人对皇帝的最高评价。】
窦太后:此为何意?
梁王:是说他会是千古一帝!
馆陶:妈呀!这称号够响亮!
汉景帝:瞧瞧,这是朕的儿子。
少年刘彻:???!!!
【咱们来看看武帝大大在位时有哪些惊人举措。
刘彻十六岁登基,年轻有志向,却受祖母窦太后的掣肘,少年天子学会了隐忍。】
窦太后:......
【其一,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在思想上,因儒家更有利于汉朝大一统,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此时的儒家顶替法家和道家,后来又在思想上融合了诸子百家的精髓,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2000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历代帝王:确实如此。
嬴政:儒家?
李斯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皱了眉,“臣觉得以法治国是必要的!”
【咱们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在始皇三十四年,儒家思想被摒弃,片面使用法家学说,实行大规模的苛政徭役和酷烈的专政统治,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最终走向灭亡。
而儒家倡导仁义礼智信,主张在社会实践中追求自我完善,其目标是齐修治平。
法家是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儒家是以人们的道德占据核心地位,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分别是对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发展和继承。
月月觉得,我们常说的法理之外不外乎人情,便是对这两种治国方针的局限性最好体现,法治和德治都不能单一对社会和生活的调控起到绝对作用。
所以,两者有效结合才是双剑合璧,是谓治国安邦之道!】
历代明君雀跃起来:来人,快记下!
而平行时空的始皇还没来得及焚书坑儒的政治策略,就被冷月的直播打醒了,所以在此时提及不免反问一句:“有吗?!”
李斯则陷入沉思,良久后似有所悟,向着始皇一跪,“天道警示,以德治国便是促利人和的重要体现,臣深有感悟,为安邦定国开创独属于大秦的国道之路!”
始皇甚是满意,大笑两声,“朕有幸得苍天垂怜,大秦千秋万世!”
这一时空内,并没有出现此等惨绝人寰的事情,同时李斯作为丞相,揭晓天意,当下网罗了诸子百家各种人才入府取长补短,真正拓展视野为国谋策。
*
长安城内,随着天幕降下预言,不少百姓停下手中事,抬眸望向广袤的空中,他们大部分人不解个中深意,极少数饱学之士仰面赞呼:“此等见解另辟蹊径,是吾等参详半生也不尽而得呀!”
天幕中,清脆的女声还在继续。
【其二,在长安设太学。
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简而言之就是创办了古代封建社会第一所高校,初步明确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