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倒台了,赵高自然也就没了靠山。
另外关于北上一事,他也有了决定。他可以北上,但他要借北上,以身为饵,亲自钓赵高这条大鱼出海。
作者有话说:
标注在前面,第5章 作话里有解释“坑儒”一事,历史上是因为韩终徐福卢生侯生等人。
本文扣下了韩终拎出来写剧情,在此韩终暗中为赵高的帮手,这些情节都是杜撰虚构的。
秦始皇还有个御医叫夏无且(jū),在荆轲刺秦里用药袋子砸荆轲,为秦始皇争取反杀时间的那位。但史料对此人记载太少,据传此人活了一百多岁,还和后世董仲舒是朋友——经历人设都比较复杂,不太像是能和赵高同流合污的人,我就没用。
1、《拾遗记·卷四》(东晋王嘉编写的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燕昭王……乃设麟文之席,散荃芜之香。香出波弋国,浸地则土石皆香,着朽木腐草,莫不郁茂,以熏枯骨,则肌肉皆生……”
详细描写了在战国时期,古人就有焚香的习惯,那时一般焚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
另有清浦区城南乡高庄战国墓出土的“战国双囱带盖原始瓷熏炉”,也能作证焚香的历史。
西周前香炉多用于祭祀,东周后则转向室内。
2、《天工开物·下篇·丹青》里记载了用朱砂升炼水银的方法:“凡升水银,或用嫩白次砂,或用缸中跌出浮面二朱……冷定一日,取出扫下。”原文较长,可自行搜索查看。
朱砂是富含硫化汞的矿物质,古人常用它来提炼汞。朱砂也是古代绘画常用颜料。
3、《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写秦皇陵内“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据80年代初第一次对秦皇陵土壤汞量测量时,在封土中心区域发现大面积强汞异常区,若是这面积的水银厚度为10厘米,恐怕也有一百多吨水银在里面。
《汉书·卷九十一·货值传第六十一》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汉书·食货志》记载:“巴寡妇清,其家族数代垄断丹砂经营”。
因此始皇帝应该是从这位女商人手里购买了大量朱砂,运至骊山再升炼水银。另外,寡妇年纪很大了,政哥对她应该是比较尊敬。
不过如此巨大的量,没有史料记载丹砂到底产地在哪,这也是现世无法解开的谜题。
4、《史记·张丞相列传》:“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
张苍曾在大秦当御史,主要工作就是写史书。后来犯了罪,被开除了。这个人后面在汉朝当丞相。荭篓薯圆
本文只是拿来当个工具角色,情节皆为杜撰虚构。他和李斯应该没有半毛钱关系吧。
第13章 第 13 章
张苍获罪,被罢免后,扶苏举荐了将闾同母的另一个兄弟,蒙毅当即附议,始皇帝欣然应允。纵使是李斯百般不愿,也无法阻止——这件事让李斯看扶苏的眼神中都带了点怨恨。
后来的几日里,扶苏又换掉了好几个人,与蒙毅里应外合,提升了几个没异心的人上来。
虽只是虾兵蟹将,但也是个不小的警告。
李斯在这时深深地明白了,若大秦是他与扶苏抗衡相争,早晚他是要败在扶苏手下的。
恰逢当晚,他再次与韩终会面时,韩终与他说想要逃跑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李斯抓着韩终的手臂,发怒。
韩终本着忠义来打声招呼,连夜就要全铺盖走人。他叹息道:“陛下近些日子都把丹药偷偷换掉了!我想他大概已有猜测,若我此刻不跑,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丞相!”韩终咬牙道,“你若是再阻拦我离开,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我可保不住自己的嘴会说些什么!放我离去,陛下定会再换人,他对丹药的执念远比任何人想得都深,你们到时再安插人进去就好了!但眼下我一定是没救了,你就放我一条——”
韩终的话还没说完,眉头忽然一紧,整张脸狰狞地揪了起来。
他愣在了原地,剩下半截话变成了痛苦的呻/吟。一柄长剑贯穿了他的腰腹,黑红又浓稠的鲜血从中涌出。
李斯大惊,那刀一把抽出,韩终应声倒地。
韩终身后是一个身穿黑斗篷的男子,他发着阴寒的笑意:“此人留不得,丞相找人处理了吧。”
“你为何要杀他?!”
“你没听到吗?他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就算放他一条命,来日他被抓了回来,还是要供出我们!”
李斯怅然地低下头,猛地发现衣裳上也沾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