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262)

作者:青衣呀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她不甘寂寞,溜到骊珠身边问她。

“好孩子,你堂姐拜了你表姐做师傅,好比亲上加亲,往后表姐们回家,你也跟着上舅舅家玩耍罢?”

骊珠圆溜溜的眼珠垂下去。

“哦——上回去,表哥们都不理我呀。”

那次是骊珠刚进梁王府,王妃领着四面拜会亲戚。

到杨家时,杨夫人压根儿没叫琴娘等出来,独令儿子陪客,长子杨慎矜大骊珠七八岁,正是淘的时候,话不投机,没一会儿就跑了。

杨夫人语塞,耳边一道娇脆尖细的小嗓子。

“那说定了!”

正是光禄寺少卿的夫人。

“正月二十补天穿,过了灯节,先让我们姑娘来府上,随着县主一道,学做米糕、糖食,去年我就想带她学,两个孽障,坐都坐不住!”

姐妹三个各有长处。

瑶娘的拿手好戏,便是操持内宅活计,虽然才十七岁,整座将军府都是她在管理,所以杨夫人才有那许多空闲侍奉女皇。

这一向三姐妹不在,杨夫人便觉捉襟见肘,处处的不方便。

她忙抬头应声。

“我们瑶娘,亲手做么就不提了,你不知道她年年兴出来的花样儿,去年尚宫局收了米糕,喜欢的回了张帖子要底样,说要用到御前去呢!”

第119章

场面上一静, 诸位命妇的眼眉闪闪发光。

人人知道杨家姐妹是梁王妃直接从宫里接走的,住了一个多月,中间还传说武崇训不愿尚主, 额外定了这位表妹做侧室,就住从前张峨眉的院子。

武家爵位两代而止,竟然还敢生外心!

官眷掩口笑闻, 私下又有几分唏嘘理解,头先太平公主的驸马饿死狱中,简直耸人听闻, 新驸马却相安无事十数年,可见圣人一句话犹如一座山,任是谁也扛不住的。

没想到今日, 百闻不如一见。

安乐郡主之美艳, 就叫人啧啧叹服;武崇训对待杨娘子古怪的态度,彬彬有礼又疏远戒备,更表明了绝无私情;再看梁王妃对杨娘子坦然亲和,尤其是杨娘子与安乐郡主的亲昵,便都认定了流言胡说八道。

再反过来想, 梁王府待杨家姐妹如上宾,又有意无意排挤杨夫人,就仿佛是另一番意思了, 闹不好,未来太孙妃就着落在杨家。

“我娘家在京外,来王府赴宴,只觉样样新鲜好看, 花迷了眼。”

端坐上宾位置的张柬之夫人,忽然笑吟吟唤了声杨夫人。

“随州可不同, 几家官眷虽是亲戚,五马张飞,打的比蓬门小户还凶狠。”

张夫人开了这么个头儿,是要唱大戏的意思。

众人识相捧场,都停了筷子,有拈瓜子的,有端茶的,举目炯炯有神。

韦氏笑着敲边鼓。

“亲戚间情仇再多,到底血浓于水,非得挤着亲香,背地里你看不上我,我看不上你,也是常事儿。”

张夫人点头道是,“还是太子妃明白。”

“就有一家子主母,本该尊养着当太君的,偏她主张最多,把儿女管教的怨声载道,大了果然儿子宁愿去千里之外做官,女儿也远嫁,只求不来往。”

这开头就稀奇,世家大族最讲究抱团取暖,谁家出了个窝里反,三姑六婆都要来劝谏,哪有由着这种人长久的?

杨琴娘听出她弦外之音,冷笑了声。

张夫人续道。

“夫人逮住垫窝的小儿子,轻易不准离开跟前,连上学念书也不让,日日拘在正房,二十五岁还人事不知,族长看不过眼,接他出来,才有了前途。”

她口齿清楚,娓娓道来,说的大家入了戏,七嘴八舌议论。

有人道,“大家子,糊涂长辈也多。”

“别的晚些无妨,议亲事,这样长辈在堂,差不多的都要打退堂鼓,儿郎还好些,娶个出身差的,生孩子总会罢!”

大家一通哄笑,杨家姐妹还未如何,李重润先狼狈地低了头。

“儿郎晚十年做官,都挽得回,女孩儿错过三五年,便是别样天地!”

张夫人接过来道。

“就是这话!女孩儿耽误不得。”

杨夫人先还一脸茫然,听到这句,好几道犀利目光瞪过来,才恍然大悟,懊恼张夫人把她当杆枪挑在前面。

当下更不肯认输,硬是梗着脖子道。

“摊上什么样爷娘,原是命数,难道能挑?我还不乐意当长姐呢!”

众皆哗然,杨夫人娘家弟妹一大串,全仰仗小杨将军早逝,女皇怜惜,才提携起来,他们人前人后抬她在高处,她竟如此,把人家一片真心丢进水里。

一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又有糊涂人帮腔。

“女孩儿议亲,倚仗父兄官职,娘家嫁妆,张夫人所说那人虽然无辜,却又无奈,毕竟主母并非苛待,不过是执拗不得人心,做子女的执意追究,甚至破门而出,这两项便都折了,却是得不偿失啊。”

上一篇:长安铜雀鸣下一篇:梦溪诡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