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姑娘深吸一口气,正欲答话,却听船舱外传来楚槐安的声音:“西城兵马司指挥使楚槐安恳请易小姐出来一叙。”
“哦!”沈忘的笑容更明朗了,露出两排白皙光洁的贝齿:“易姑娘,那就是外甥女了。”
易姑娘被沈忘笑得面上一红,心里把楚槐安骂了百八十遍,气愤得一跺脚,震得船身也跟着晃了几晃:“沈无忧是吧,我记住你了!”
说完,她莹亮亮的目光一转,看向身旁的柳七,怜惜道:“仙女姐姐,你可得小心了。这种大狐狸,吃人都不吐渣子呢!”
说完,她再无犹疑,一掀门帘,弯腰走出了船舱。
舱外,乌云尽散,满船清梦压星河,月影落在如镜的江面之上,洒金碎银,光彩流溢。楚槐安与一干兵众正恭恭敬敬地候着,连头也不敢抬,倒是程彻并不知晓易姑娘的身份,目光坦荡,直愣愣地看着。
易姑娘扫了一眼众人,眼神在程彻极富胡人特色的俊朗面容上略作停滞,便看向了楚槐安,道:“此间事了,水匪已除,回京城。”
“是!”
家丁模样的男子牵来一匹体型硕大的马匹,那马相貌丑陋,黑嘴黄毛,毛发卷曲,却异常悍勇,程彻只一眼便赞道:“好一匹拳毛騧!”
易姑娘翻身上马,居高临下地看向他,神情娇俏中带着倨傲,宛若月夜下绽放的玉簪花:“倒是有个识货的。”
她勒马欲走,程彻却疾步上前,伸手去抓她的马缰。马下众家丁模样的护卫纷纷上前拦阻,程彻手法如电,竟是无视众人,毫无滞碍地一把抓住了缰绳。
“你叫什么?”程彻目不转睛地看着马上的易姑娘。
易姑娘一怔,刚欲开口,却突然想起了什么,面色骤冷,气急败坏道:“你去问那只大狐狸啊!他不是挺能猜的么!”
说完狠狠一扯缰绳,拍马便走。身后的大部队也跟着她疾驰而去,独留下程彻还傻愣愣地站在原地,凝望着烟尘远去的方向。
踢踏如鼓点的马蹄声中,楚槐安的座驾与拳毛騧并肩而行,他抬头望向易姑娘的侧脸,那张年轻而俏丽的面容之上,有着与戚继光相似的狂傲与不羁。
“去查查那个沈无忧。”易姑娘命令道。
“是!听程英雄说,那人只是个进京赶考的举子,不过名字听着倒有几分耳熟……”
“他可不仅仅是个举子。”易姑娘声音冷然:“他太过聪明,聪明得让人害怕。”
“沈无忧……”楚槐安轻声重复着这个名字。
而此时,在遥远的京城,在那片雉尾金蝉、云凤锦绶环绕之所,在那龙气森然之地,也有一个人在轻轻念诵着沈忘的名字。
“沈忘,沈无忧?”那声音高傲,冷淡,不带丝毫感情。
“是的,大人,沈无忧正是舍弟。”跪伏在地的青年男子有着和沈忘极为相像的面容,却比之沈忘更加温润秀雅,如果说沈忘是河畔修竹,楚楚谡谡;那他便是雪中白梅,孤芳一世。让人只叹,这般俊逸儿郎,只该呈现于文字里,飞扬于画幅上,不应沾染这世间尘埃污浊。
“我听说,他倒有几分偏才,先后破了两起大案,京城里可是都传遍了。”
青年男子跪得更为端正了,声音也愈发恭顺:“舍弟自小便倾慕海大人,从外头寻来的《海公断案》都已经翻烂了,没想到这人长大了,心性却还是如同小孩子一般。”
提起弟弟,青年男子的面上浮起一丝浅淡而温和的笑意,眸子里也多了一丝温情。
“海笔架?哼,倒是可惜了这般才情。你可把他给我看好了,莫要坏了大事。”那于高位端坐之人,冷冷斥道。
“是,大人。下官谨记。”
第40章 捧头判官 (一)
小门砉然顿开, 只见有补挂朝珠而无头者,就窗下坐,作玩月状。——《新齐谐》
隆庆四年, 京郊, 春。
风传花信,春雨初晴,这是京城最好的节气。此时,正是夕阳西下,树抄灵霞, 再过不久城门便将关闭,不能入城的商户行人就只能在城外寻落脚之处,因此城门处人头攒动,都想趁着最后的时分进得城中。
宽阔的官道上, 一辆马车正在疾奔而行, 驾车之人须发浓重, 眉目深刻, 颇有几分异域风情, 正是陪同沈忘进京赶考的程清晏。马车之中, 沈忘紧紧捂住自己的右肩, 随着每一次剧烈的颠簸, 面上就愈加苍白几分。
因着在山东临清遭遇水匪一事,沈忘的右肩受了重创, 幸而柳七随行,及时调理,让他不至于错过今年的春闱。然则伤筋动骨一百天, 就算是柳七妙手回春,这伤口的恢复也需要不少时日。因此, 三人不得不暂驻临清养伤,让本来绰绰有余的行程骤然缩短,三人也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会试前三日才将将赶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