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了一下两条路,勋贵们选择了第三条,保住太子朱标的命。
【朱棣从藩王成为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即使前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可李世民那是在首都中心搞权力斗争,朱棣是在政治中心外,一路打上来的。
朱棣登基后,封赏了所有在靖难之役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连帮忙运砖石的妇女,都得到了钞百贯、棉三斤,同时,对反对他统治的人,朱棣如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留情。
据传,朱棣命方孝孺写登基诏书,但方孝孺只写下了‘燕王篡位’四个字,因此喜提诛十族套餐。
因为皇位来路不正,朱棣自然担心有人动摇他的统治,有传言说,朱棣其实不是马皇后嫡出之子,他的母亲,其实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妃嫔,朱棣为了让自己继承皇位的行为更正统,篡改了史书。
不过这些都是野史传闻,真假不可辨。
为了巩固皇权,朱棣开始重用锦衣卫,设置东厂,用太监来监察朝臣,牵制锦衣卫,据说他重用锦衣卫,就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太子。
朱棣以武功闻名,数次御驾亲征,征讨鞑靼、瓦剌,肃清边疆,永乐十九年,大明迁都北京。
数百年来,因为北方边境不稳,皇朝大都选择南方的温柔富贵乡为帝都,然而朱棣却决意迁都,意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迁都之举,进一步控制了北方乃至全国的政局,政府着手经营数百年来由异族控制的北地。
除了重典、重刑、好武,朱棣与文治上亦有建树。
永乐元年,朱棣开始命人编撰修书《永乐大典》,这本包含经史子集、天文地理、戏剧小说等等、涵盖了我国上下数千年的知识财富,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惜的是,因为火灾和时间的缘故,《永乐大典》流传至今的,不足百分之四。】
说到这,蒲安看了眼外面,所有教授们趴在玻璃罩上,目光灼灼看着她,等待她说出那句话。
蒲安清了清嗓子:“如果朱棣能看到我们直播就好了,我可以用我们现代科技去换《永乐大典》。”
已经年老的朱棣眸光微亮,天幕说了这许多话,且似乎皇父亦能见到天幕,他们父子还能通过天幕说话,皇父言语中,还透露出太子哥哥尚在的消息,这就说明,天幕并非沟通阴阳两界,而是沟通洪武与永乐两朝。
而他现在依然稳稳地坐着皇位,说明,即便皇父能知晓未来发生之事,也无法更改他的结局。
朱棣放下心,却没第一时间命人将永乐大典送来,而是提笔写字,问道——
请叫我朱棣而不是Judy:“尔言之科技为何物?”
蒲安配合地进行插播,展示了在鸟铳基础上改良了的木仓,远在菲律宾的红薯苗极其亩产情况,符合明朝生产力的成药方子,大船的建造法等等,以及一张世界地图。
且不说朱元璋和朱棣如何作想,一直关注蒲安的粉丝们隐约感觉有些不对劲。
“接到广了吗?可是……这些广子怎么有些奇怪啊?”
“这怎么看都不像广,up就是为了配合Judy,搞出自己特有的直播风格。”
“那up未免太难了吧?竟然真的找船的模型和建造法。”
“等等,有些不对劲,就是为了配合粉丝,营造自己直播风格,up也不至于真的改良鸟铳啊!红薯苗、制船图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可鸟铳的改良却是需要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研究的,up并没有找出目前已有的木仓的制造法,而是真的在改良鸟铳!”
这条评论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很快就被其他粉丝的评论刷上去了。
蒲安松了一口气,她还是不谨慎了点,本以为大家不会在意,没想到遇到懂行的了。
请叫我朱棣而不是Judy:“怎么把《永乐大典》给你?”
蒲安假装没看见这条信息,《永乐大典》,共有两万多卷,3.7亿字,三千多人修了五年,她要是指使朱棣在私信里进行复制粘贴,估计这位皇帝得累到腰肌劳损。
她打算快速结束今天的直播。
【明成祖朱棣无疑是一位文治武功都极其杰出的帝王,他一手稳住大明建国后的江山,缔造了永乐盛世,后人称永乐年间‘远迈汉唐’,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大明赫赫国威,使万朝来贺。
朱棣并没有辜负他辛辛苦苦得来的皇位,史书工笔,有功有过,对生活在盛世里的百姓而言,他是一个好皇帝。】
朱瞻基看了眼爷爷,爷爷只沉默不语。
朱元璋看了眼老四,发现老四嘴角微翘,显然在得意。
天幕上说老四文治武功,可看着面前二十来岁、年轻面嫩的四儿子,朱元璋怎么也看不出他厉害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