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夜,65.5元。”
“转账,谢谢。”
屏幕上,“谢谢你送的宵夜”还未发送,那句要不“我送你回家”的“送”字才打出“S”这第一个拼音……
余时年觉得这一刻的自己无比像一头牛。
对牛弹琴的牛。
对于许婠这么一个直接明了的人,他居然会想不明白对方加好友的用意。
“……”
夏天的夜风时热时凉,余时年看了眼手里的宵夜,终于还是在转账完毕后,回了句“路上注意安全”。
另一边,收到余时年X信消息的许婠放下手机,没有再回复。
出租车前排的窗户打开,夜风将人略带疲惫的脑子吹得越发清晰。
她在想,如果牛建平只是口罩男遮挡自己存在的外衣,那么……
他犯案的下一个对象会是谁?
……
时间倒回几个小时以前,蓉城某个角落的KTV包房。
牛建平问:“你需要我做什么?”
男人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回答,而是踱步到一旁按动音响。
“There were ten in the bed……Roll over roll over……One fell out……”[1]
曲调轻快的儿歌传来,男人跟着和唱。
“Nine,There were nine in the bed……”
“不需要做什么,大概只是……补一个入门仪式?”
第19章 第 19 章
许婠和余时年关于牛建平和案件的猜测再多, 对于办案而言,发散思维式的推理永远只是第一步,落到实处的证据, 才是案件侦破的关键。
新的一天到来, 所有的思路都要重新出发。对牛建平的新一波搜查,也在日出的曙光中重新开始。
然而对于这个一千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来说,一个人的消失无异于大海捞针。幸福小区对面山坡的足迹并不明显,炙热的夏季让土壤变得无比干燥,错过最佳时间的取证, 加上已经被半破坏的足迹让这条线索断在了半途。
好在余时年并没有完全寄希望于这条线索。正如他所猜测和许婠所说,许婠并没有被人跟踪,那么那个在山坡一晃而过的人影,在如此敏感的时候出现又是为了什么?
他后来离开前在山坡上看过, 很微妙的是, 对方站的位置正好可以看见502号门的情况。
是巧合还是预谋?对方会跟幸福小区的死者有关吗?
余时年不是一个偏信的人, 即便他内心对许婠有种说不清的信任, 也并不会影响他的判断。他清楚地知道, 身为警察的职责高于一切。
他得为每一个受害人负责。
太阳从东面挪到了西面, 时间匆匆来到下午。
经过法医的检测判断, 幸福小区502住户的死亡报告出来了。周宇把报告结果拿了过来。
“基本判定是意外事故。根据现场痕迹检测, 死者的剃须刀漏电爆炸,期间刀片飞出, 应该在死者的身上留下了伤口,随后伤口的血迹喷射在墙面。死者应该是受伤后在慌乱中走到客厅撞翻了氢气瓶,剃须刀漏电产生的火苗刚好和氢气发生反应……”
“现场除死者外, 没有其他人的痕迹。”
余时年:“死者受伤后没有发出声音?周围也没有住户反映?”
“事发时是早上七点半,502周围的住户都出门上班了, 至于其他住户……有人称事发时间听见过声音,但当时忙着送孙子上学……周一嘛,堵车情况一直很严重。”
“而且我们看过死者的购买记录,他所购的氢气瓶只有7L,这个量的氢气一般只够充20个左右的气球,量不大,又被死者用过一部分,所以爆炸声不大。最主要的还是那个剃须刀……”
“你是指?”余时年问。
“死者被剃须刀飞出的刀片划伤再加上漏电,让他短暂失去了呼救能力。我们在死者被焚烧的地点也确实发现了不少被烧干凝固的血液痕迹,应该是死者生前留下的。”
“简单来说,剃须刀是主因。这场事故,是个意外。”
……
“他一直很节约,说要存钱给我换个大房子。”医院里,邹瑶回忆起葛东从前跟她说过的话,眼里闪过一丝怀念,“那把剃须刀,还是我大学的时候送他的。”
邹瑶记得很清楚,那年是他们在一起的一周年日。
“我要用到我们结婚那天。”那时的葛东拿着剃须刀说。
“不是什么出名的牌子,我们俩都是学生,而且家庭条件一般。那把剃须刀是我省了半个月的早饭钱买的,后来他知道了还因为这个说我。”
——“你是嫌自己身体太好了?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