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官员们纷纷点头,开始盘算如何巴结未来太子妃的母族,这样定能前途无量,让家族屹立不倒。
金城离宫,尽显皇家气派,太子端坐在主殿之中,有一位壮汉正立在他的身前。
壮汉不是旁人,正是言信,只见他神色颇为担忧,对太子说道:“殿下,二十二日时玉门关里已经动手,只是属下实在不知道云来客栈被血洗的消息是如何走漏风声的,包括那个店小二早已被控制起来,没让他声张此事。”
此时,太子身旁的一名约莫二三十岁的谋士开口说道:“很简单,有人侥幸逃脱,而且可能就是凶手,以侥幸者身份四处张扬,贼喊捉贼。”
谋士轻轻摇着手中的羽扇,语气颇为傲慢,又道:“只是他未曾想到,官府直到现在也还没有下文抓捕他所想嫁祸的人。”
此人名叫陈幻,是太子身边的谋士之一。
言信瞅了陈幻一眼,并未理会陈幻,他向来不喜欢陈幻高傲的神情,而且陈幻说话总是阴阳怪气,让直肠子的他听了很是不舒服。
太子开口说话,嗓音低沉浑厚,说道:“吩咐下去,细细追查此案,一有线索便立即汇报。”他抬头望着言信,又问道:“令楷那边可还好?”
言信知道太子的意思,回答道:“一切顺利。”
此时陈幻再次开口,说道:“令公子做事向来稳妥,定不会辜负殿下所望。”
言信又不悦地瞅了陈幻一眼,陈幻装作没看见,只是自顾自地摇着羽扇。
太子颔首默然,半饷,他轻笑一声,说道:“多亏他设计,这才让皇后吃了一个哑巴亏。”
“那一夜我被引走,回来时发现客栈里的那些侠客的确只是昏迷过去而已,却不想后来他们都死了。”言信细细回忆着说道,神色甚是凝重,“原先我们安排在客栈周围的东宫禁军也尽数昏迷过去。”
那一夜,言信被一位黑衣刺客引走,追赶刺客时他与戴着面巾的遇仙男子擦身而过,他后知后觉才反应过来这是一招“调虎离山”之计。
等他再赶回客栈的时候,发现那些侠客都已经倒在地上,他上前试探一番,确认那些侠客只是被迷药迷晕,并无死亡。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原先安排在云来客栈周围的东宫禁军也都被人悉数击晕受伤。
太子微微点头,说道:“依言信所言,回去的时候那些侠客只是昏迷,如此看来,此案真凶定不是遇仙,那些侠客若是因为功夫不如他人而死倒也罢了,可如今却是死的不明不白,当真是可惜。”
说着,太子敛了笑意,他看着前方,凛然道:“原本以为遇仙会杀了那些刺客,这样就能让皇后知难而退,在遇仙和她长期维持的各门各派之中,她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陈幻颔首,道:“的确,若是那样,我们就能让皇后不得不放弃遇仙,不过照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遇仙和各门各派的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太子点头,眉头依旧紧锁着,说道:“我们安排在客栈周围的人居然尽数昏迷,想来只有锦衣卫的那位才会有如此手段。”
言信颔首,说道:“能以一己之力击晕十余位我们东宫禁军的人不多,想来定是锦衣卫那位从未露过面的仪鸾。”
太子不语,他甚是忌惮仪鸾,如果真到鱼死网破的那一日,这样的一个人可谓是心腹大患,有朝一日必要先除之而后快。
陈幻说道:“殿下和李将军无需担心,那仪鸾虽然武功高强,但天下武功高强之人也并非只有他一人,如今我们也见识了,遇仙的功夫不减当年,仅凭两人就可以击败那么多各门各派的弟子。”
说着,陈幻又看向言信,说道:“李将军辛苦,此次任务顺利完成,将军你功不可没。”
言信只觉陈幻的口吻讽刺至极,脸上还是那一抹浅浅的笑意,让他心里愈发不舒服。
言信姓李,是太子生母惠贤皇后的母族之人,现任东宫禁军将领,素以孔武有力闻名,性情耿直,与陈幻早已互看不爽。
陈幻又对太子说道:“殿下放心,真相定能水落石出,如今这一局,是殿下赢了,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太子颔首,端起一杯茶水,喝了一口,只觉茶香四溢。
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让皇后知道,他羽翼渐丰,能够与之匹敌,已经不再是当年任其算计的孩童。
太子放下茶杯,开口说道:“当务之急,我们得继续拉拢遇仙,并且查清楚云来客栈的真相,还遇仙一个清白,向他们示好,也算是向武林各派示好。”
……
玉门关以东,前往金城的官道上,一辆马车正在行驶着,车前两匹一白一棕的马被一位充满朝气的女子吆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