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头之下的辰玉连连点头,道:“多谢师父,辰玉定不负师父的期许,日后会经常回来看望师父的。”
“师叔放心,我会时常陪着辰玉一同回来的。”侍辰说道。
白栈期一笑,双目有些湿润,说道:“你们两个都是好孩子,能走在一起,我很开心。”
“去吧,疏风还在洛阳等着你们的,”白栈期说道,“想来这段日子他可高兴了。”
“请师父再受徒儿一拜。”说罢,辰玉便跪下身子,在白栈期身前深深一拜,“多谢师父多年以来的养育之恩,不管辰玉今后在何处,永远都是师父的弟子,师父的养育之恩,辰玉永生不忘。”
白栈期站起身来,亲自搀扶辰玉起身,安抚道:“好,你的心意师父都知道。去吧,前方的路还长,和侍辰顺顺利利地走下去。”
令歌在一旁看着,不知不觉间湿润眼眶,望舒看在眼里,亦垂下眼眸,默然不语。
辰玉出嫁的当晚,令歌独自一人游逛在竹林里,却不想遇见了周玉。
“打扰到王爷了。”周玉歉然道。
令歌摇头,回应道:“无妨,小周你怎么在此处?平日里很少见到你。”
周玉解释道:“我就是随便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这里来了。”
令歌颔首,轻轻一叹,周玉见状,问道:“王爷不开心吗?”
“开心,只不过我还是舍不得辰玉师姐,她出嫁了我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令歌承认道,他注视着寒夜里的竹林,月光清亮,幽雅清净,让人不免回忆起往事,渐渐出神。
“说实话,我和王爷你是一样的心情。”周玉叹息道。
令歌回过神来,他不解地看向周玉,只听周玉继续说道:“我还记得第一次见辰玉姐的时候,是在洛阳的那天晚上,当时的你们都穿着一身夜行衣,和我一样……人要是能停在初见的时候就好了。”
令歌微微一愣,他不曾想到周玉会说出这般话,于是安慰道:“有时候,人们初见时不一定是最好的时候,后来有了经历才是最好的。”
周玉颔首道:“王爷所言极是,只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爱之人的面前是最初的美好模样,不过这实在是难以实现的,世间本就没有停滞不前的人,每个人都会改变。”
看着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周玉,令歌感慨万千的同时,不免对周玉的言语感到讶异。
此时,周玉一笑,只听他解释道:“这是从前楷哥对我说的话,我一直记着,从小到大,楷哥就教我读书认字,虽然我不是读书的料,但好在我还是从楷哥那里学会了不错的轻功。”
令歌摇头一笑,道:“原来如此。”
“我就不打扰殿下了,告辞。”
周玉离去之后,令歌又一次轻叹。
若如初见,当真是遥不可及。
第119章 若如初见:2
令歌再一次进宫时,已是辰玉大婚之后,长庆十五年二月中旬的一天。
长安的冬天来得突然,去也匆匆,城里的白雪似乎一夜之间便尽数消融,枝叶也渐渐地焕发生机。
金銮殿外,景象逐渐明朗起来,在殿内,除了平日里萦绕着的龙涎香,还有一股淡淡的汤药苦涩之气,令歌知晓这是皇帝每日都有喝药调养身体的缘故。
他看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只见皇帝眸色沉沉,深藏心事,于是他开口询问道:“皇兄为何事而烦忧?”
皇帝微微颔首,回应道:“的确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朕在年前便已经收到消息,只不过时至今日依旧没有解决。”
令歌想起那日和梦珏看到的锦衣卫,便说道:“皇兄不妨告诉我,若我能帮上忙,定然竭尽全力。”
皇帝看了一眼令歌,微微一叹,说道:“如今告诉你也无妨,年前在宁州城内,锦衣卫发现兵刃运出的量和上报朝廷的量并不一致,而多出的那一部分则消失的无影无踪,定然是有人在走私兵刃。”
“是何人?”
“朕已经让锦衣卫暗中调查此事,竟发现那些消失的兵刃竟是往江南运去的。”
“是淮阳王?”令歌下意识地说道。
皇帝并未否认,只是继续说道:“此事还在调查之中,不过就在近日,前去宁州城调查此事的锦衣卫失去音讯,朕不得不担心此事已经走漏风声,若真是淮阳王,想来他早已销毁证据。”
令歌微微颔首,神色变得凝重,说道:“我可以亲自前去宁州,为皇兄调查此事。”
皇帝犹豫片刻,还是摇头道:“宁州城内发生何事朕尚不知晓,朕生怕你冒险……”
令歌说道:“皇兄无须担心,宁州是我的封地,我前去并无异议,而且淮阳王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说不准会自乱阵脚,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