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楷有些出神,他知晓令歌前往宁州,是为了临清王夫妇和宁州遇仙遇害的真相。
“宁州是你的封地,你去宁州也合乎情理。”
“话虽如此,但是如果我独自前去恐怕也会行动不便,总需要有人打掩护。”
“所以令歌才想到御史台?”令楷含笑问道。
令歌点点头,说道:“对,其实我是想你与我一同前去,只是不知如何寻找合适的理由。”
“不急,让我想一想。”令楷轻抚着令歌的发丝,颇为出神,“宁州是一个好地方,我自然想和你一同前去。”
令歌微微一笑,他静静地听着屋外的风雪声,想象着宁州的模样和将来的日子,憧憬美好和未知不安在此时交织着,矛盾着。
不一会,令娘端着夜宵回到房屋,她一进屋,食物的香味便飘逸在房中的每个角落,勾起人的食欲。
令歌定睛一看,只见令娘正用托盘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放在桌案上,同时,令娘笑道:“煮了两碗面,令歌你也陪着阿楷吃一碗。”
令娘将一张小桌案布置在床上,又端着两碗面条放置到小桌上。
“这碗素一些的是阿楷的,令歌的那碗我特意加了鸡蛋和肉。”
“娘真是偏心令歌。”令楷一边调笑着,一边捧着那碗素面吃起来。
“还不是你还没好全,怕你肠胃受不了,所以才煮的素一些。”令娘佯怒道,“就算我偏心令歌,怎么了?臭小子你还不乐意了?”
令楷笑个不停,“乐意,乐意,我十分乐意。”
令歌一笑,他端起面条感谢道:“多谢婶婶的偏爱。”
“趁热吃,小心烫。”令娘笑着叮嘱着令歌。
看着两个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面条,令娘的脸上洋溢出温暖和善的笑意,此时此刻,她只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暖意,是来自屋里的炭火,更是来自于眼前的温馨一幕。
“看着你们两个吃得这么香,我打心底地开心。”
“娘的厨艺好,所以我们才吃得这么香。”令楷夸赞道,“对吧?令歌。”
“对,婶婶的厨艺最好。”令歌随之附和着。
令娘被逗得一笑,道:“你们两个小子一唱一和的,净会哄我开心。”
在这冬夜里,风雪不停,令歌吃着碗里的面条,他发现自己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归属感,一种不同于在遇仙山的归属感。
看着令楷的双眼,他能确信,他们彼此都有这样的感觉。
长安的冬天和洛阳的冬天总是不一样的,走在街上时,冷风呼啸似一把把锋利的剑刃,逼得行人只能快步行走着。
年关左右的一日,令歌和梦珏从落音楼里走出来,梦珏裹着披风一摇一摆地走在回王府的路上,双手还捂着一袋银两。
“令歌,我请你吃糖葫芦,用我刚发的工钱。”梦珏提议道。
“不用了,你自己留着用吧,添置些新衣裳。”令歌笑道。
“没事,花不了几个钱,我现在赚得可多了。”梦珏一笑,一阵寒风掠过,险些让她一个踉跄跌倒。
她瞅了一眼旁边的令歌,只见令歌披着披风,白皙如玉的脸颊红润有光,神色自若,虽然两人都穿得一样多,但是却不见令歌有一丝冷意,他依旧步履稳健地行走着。
梦珏嘟囔道:“令歌你教教我你的心法吧,我快冷得不行了,有时候真想回洛阳。”
令歌微微一笑,他知道梦珏是在说笑,便说道:“这不侍辰师兄过两日就回洛阳了吗?你跟着回去,迎亲的时候再回来。”
梦珏一笑,道:“日子过得好快,去年辰玉师姐才来,今年她就要嫁给侍辰师兄了。”
令歌感慨万千,他开始有些恍惚,在遇仙山的日子仿佛还在昨日一般,只是如今一切都在悄然改变,无声无息。
“他们两人性子投缘,如今成婚也算是水到渠成。”
梦珏点头附议,说道:“侍辰师兄生性温和,做事慢条斯理的,辰玉师姐做事雷厉风行,两人性子互补,当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的确如此。”令歌含笑道,“我们早些回去吧,差些忘了告诉你,辰玉师姐要成婚,我在遇仙山的师姐们纷纷快马加鞭往长安来了,这两日就到,到时候我介绍你们认识。”
梦珏欢呼雀跃,笑道:“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可以认识更多的遇仙师姐。”
正说着,两人便听到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回头一看,正是几位锦衣卫,看方向是往宫里赶去的。
他们在令歌和梦珏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阵寒风,让梦珏忍不住地打了个颤。
“这是怎么了?应该没什么大事吧?或许只是忙着办完差事好回家过年?”梦珏不安地问道,自从围猎场刺杀以来,梦珏愈发觉得这长安城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