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贩停下手里的活,朗声笑道:“韩少爷,又帮你姨娘送猪蹄呢?”
“是啊!待会伯伯您也要来点吗?我亲自给您送过来。”小男孩回头可爱一笑。
“好!我要两只!辛苦少爷!”
“不辛苦!”
商贩笑了笑,继续洒扫除尘,这时店铺里的老板娘端着一盆水走出来,看着远去的小小背影,笑道:“这韩少爷虽然才八岁,但生得俊俏,嘴也像抹了蜜似的,谁见了都喜欢。”
商贩说道:“听说了吗?今年韩大人就要把他接到长安去念书了,这么机灵的一个人,以后定能考个好功名。”
“若不是当年举家搬迁的时候他尚在襁褓之中,我们今日也吃不上韩家少爷亲自送来的猪蹄,”老板娘笑道,“以后他要是考个状元,我们还能吹嘘吃过状元亲自送的猪蹄呢!”
商贩一笑,继续洒扫除尘。
另一边,小男孩将猪蹄送到一户人家的侧门,那家侍女递给小男孩三枚铜板,感谢道:“有劳韩少爷了,这是我家主人的一点小心意。”
“多谢姐姐!姐姐告辞!”小男孩高兴地接过铜板,眼中闪过光芒,随后跑着离开。
小侍女微微一笑,也提着食盒转身回去。
待商贩坐在布店门口准备招揽生意时,他又看见小男孩,此时小男孩的手里已经多出一串糖葫芦,商贩便笑道:“少爷还是那么喜欢吃糖葫芦。”
“糖葫芦的味道可口香甜,换谁都喜欢。”小男孩笑道,“于伯伯您稍等一会,我马上就给你把猪蹄送来。”
“好,不急!”
不久,小男孩回到一家小饭馆,走到门外他便闻见卤水沸腾飘出的香气。厨房里正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独自忙碌着,小男孩走过去对女子说道:“姨娘,布店的于伯伯家要两只猪蹄,我给他送过去。“
“好,我马上切出来。”说罢,女子便放下手里的活,从沸腾的卤水里捞出两只猪蹄,并放到菜板上,用菜刀切起来,刀法精湛熟练,叫人叹为观止。
一边切猪蹄,她一边说道:“清玄,送完这家你就回宅子里看书去,我一个人忙就行了,再过些日子天再暖和些,你爹就会派人来接你去长安,到时候你就可以见到你娘了。”
“虽然你从小的身子骨就不适合练武,但是只要你把书读好了,你娘在大夫人面前也就抬得起头了,说实话,你们老韩家还没有一个像样的读书人,你可要好生努力才是。”
“知道了,姨娘,”小男孩抱怨道,“这话你说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我说你还不愿听了?等你去长安了,想听也听不见。”女子打趣道。
小男孩一笑,他走到女子的身边,说道:“等我去长安,以后出人头地了,我就把姨娘你也接到长安,我们搬出去住,你和我娘也可以不用再分离了。”
女子看着小男孩俊俏的小脸和一双认真的眼睛,她并未有多惊讶,因为自己的这位侄子从来都是这般古灵精怪。
“好,那我就等着做探花郎的姨娘了。”
“不,我要做状元。”小男孩自信满满地说道。
女子无奈一笑,叹道:“好,做什么都成,做个最俊俏的状元郎,不过你只要能考上秋闱,我和你娘都会感谢天地,感谢令家和韩家的祖宗庇佑。”
小男孩笑个不停,他听着女子继续叹道:“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你都长这么大了,还要去长安,我还记得你刚出生的时候,天下尚未统一,你爹也在前线打仗,你娘生你的时候可没少受折腾。”
小男孩索性找个板凳坐下来,静静地听着姨娘讲述往事。
“你一岁多的时候,你爹在枢密院任职,举家迁往长安,当时大夫人非得说你尚在襁褓之中,要你娘和你留下来,说是等过两年你长大点,再将你们接到长安,结果等到现在才接你回去。”
“你娘也是前几年她女儿嫁给当今陛下之时被带回京城的,说是家里的女长辈都到场才能保佑她女儿婚后顺顺利利的,如今大夫人也算得偿所愿,她女儿是仅次于皇后的淑妃,儿子也在朝中为官,所以她才放心让你回长安与你娘团聚。”
“都说你爹是个大将军,用兵奇才,结果他却连自家内宅的事都理不清,”女子滔滔不绝地抱怨着,“不过好在有他护着,你娘那温和脾气才不至于被大夫人给吃掉。”
小男孩闻言一笑,他吃着桌上的一些蜜饯,说道:“那年大夫人回宁州省亲,接我娘走的时候,我感觉她也没姨娘你说的那么坏,反而凶中带傻的,不过她身边的嬷嬷的确是个不省油的灯。”
女子听着侄子这么说,不免笑道:“你倒是记性好,什么都记得,什么都知道。说起来每年你爹和大夫人遣人送来的银两布料倒是不少,也算是把你放在心上的,此去长安,按规矩还是得先去给你爹和大夫人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