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令歌绷着脸的样子,意明乐个不停,他问道:“怎么还没册封就摆上王爷的谱了?小白你这变化还真大。”
“小王将军若是没事便请回吧,本王还得温习今日所学。”令歌依旧神色漠然地说道,并未看向意明。
意明无奈一叹,道:“唉,我不这么唤你便是了。”
令歌这才满意,他幽幽地看了一眼意明,并未说什么,只是他这会才想起与意明同行而来的倾秋,倾秋一直立在一边观看,未说一句话。
倾秋见令歌望向自己,便走上前来,开口说道:“王爷,娘娘今日知道王爷在学礼仪,便遣奴婢来给王爷送东西。”
说着,倾秋从身后侍女的手中取过一盘东西,令歌定睛一看,发现正是一对护膝。
令歌当即明白这护膝的用意,正是用来应对稽首礼的。
“小王爷可真有福气,我当年学规矩的时候可没这些好东西。”意明调笑道。
令歌瞅了一眼意明,依旧不理睬他,只是对倾秋淡淡地说道:“有劳倾大人替本王多谢皇后。”
“东西奴婢已经送到,王爷的话奴婢也会转告娘娘,奴婢告退。”说罢,倾秋福身行礼,离开兰陵阁。
倾秋走后,令歌见意明还在原地,便问道:“今日你前来有什么事吗?”
意明见令歌重新搭理自己,便欣然回应道:“也没什么事,就是觉得这令月坞春光明媚,想来看看。”
令歌顺着意明含笑的目光看去,那是一片绿意盎然,姹紫嫣红,花蕊一朵接一朵地叠加着,成朵朵云彩的形状。
此时,甯霞师姐正在那花团锦簇中,一朵粉红的桃花在她乌黑的发丝上盛开着,动人心弦。
傍晚的时候,辰玉和望舒回到宫中,同时也带回来好消息。
“师姐可有去华山找到秦风澈?”令歌问道。
辰玉微微一笑,道:“不仅找到了,而且他还答应买落音楼时出手帮助我们。”
令歌闻言稍稍舒心,秦风澈是富商秦元的独子,只是自幼痴迷于武学,对经商并不感兴趣。
“那就好,这次有劳师姐你们了。”
“我没什么,倒是你望舒师姐,那秦风澈硬是要同你望舒师姐比试一场,”辰玉意味深长地笑着说道,“结果两人不相上下,也难得见望舒师姐这般有兴致。”
令歌想象着两人比试的画面,作为同龄人中的高手,那场面定然精彩绝伦。
只是说起比试,自己和湫龙也已经许久未见,在洛阳分别前,他们曾约在长安见面,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湫龙,令歌叹惋。
这时辰玉拿出一封信,递给令歌,说道:“还有一个消息,师伯已经到长安了,现在正住在凌岚药局,他还告诉我们,他已经收到师父的来信,说是五月初便可以到长安城与我们汇合。”
令歌接过信件,欣然一笑,道:“师父安然无恙就好。”
现在似乎一切都告一段落,诸事进展顺利,如今只需要等到五月,迎接自己的册封大典和令楷的殿试。
后来的日子,直到册封大典之前,意明总会进宫给皇帝和皇后请安,随后便到令月坞看望令歌,有时候也对令歌学习的礼仪规矩指点一二,毕竟王大将军夫妇在礼仪规矩上可谓是典范代表,意明深得真传。
“师姐在看什么?”
令歌见辰玉倚在兰陵阁的门口,正望着园里的某一处,令歌顺着辰玉的目光看过去,发现正是意明和甯霞。
只见两人正在生机盎然的花草之前,虽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似乎相谈甚欢。
辰玉微微挑眉,饶有兴致地问道:“你说,这小王将军天天往我们令月坞跑,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令歌有些出神,喃喃道:“也许吧……”
长庆十四年,五月初一。
这一日,满朝文武,全城百姓,无不怀揣一颗期待的心,几乎全城家家奔走相告,普天同庆。
因为今日一早,皇帝便颁布三道圣旨,第一道正是玉迟王的册封圣旨,第二道是追封白清漪为临清王王妃,最后一道则是破例增设科举。
“玉迟王回来的可真是时候,帮助了那么多读书人。”百姓们纷纷赞叹着。
“是啊,不仅如此,玉迟王昔日在洛阳的时候还替武林除害。”
“没想到,白清漪居然和临清王育有一子。”
“两人郎才女貌,自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听说那玉迟王相貌极佳,也不知长什么样。”
“待会有出宫巡游,到时候便可一睹容颜!”
……
除了满朝文武百官,去皇城参加册封大典的还有今年的举人贡士,皇帝下旨准许他们进入皇城共赴册封大典。
清晨,太学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