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几人来到金銮殿,太监总管黄飞远远地便看见令歌,立即小跑到令歌的面前行礼迎接。
“老奴见过王爷,”黄飞鞠躬行礼道。
“黄公公无需多礼。”令歌说道。
“多谢王爷。”
“陛下可挂念王爷了,原是说晚些时候回宫再去看王爷,谁知王爷倒亲自过来了。”黄飞一边说着,一边瞟了一眼小蝶手中提着的食盒,心中甚是满意。
“黄公公,我要进去见陛下,不知此时可方便?”
令歌知道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定然日理万机,并非想见就见的,只是自己身份特殊,见一面并非难事,但总需要有礼地询问一番。
黄飞眉开眼笑,声音尖锐地笑出两声,说道:“王爷来得正好,老奴方才听闻陛下让瞿大人和段大人退下,眼看就要出来了。”
令歌抬眼一看,发现正有两位官员从金銮殿走出来,一位便是大理寺卿瞿元,另一位则是礼部侍郎段文宇。
黄飞热心地介绍道:“两位大人,这位便是临清王世子,不日便要册封继承王爵。”
“王爷,这位是大理寺卿瞿大人,这位是礼部侍郎段大人。”
“臣参见王爷。”两位大臣有礼地拱手行礼。
“两位大人免礼。”令歌微微颔首,其实无需黄飞介绍,他早已在太学府见过这两人。
“臣在此祝贺王爷回宫,与陛下团聚。”段文宇温和地说道。
“多谢段大人。”令歌点头示意。
黄飞在一旁看着,开口说道:“两位大人,王爷初来乍到,老奴还得亲自领王爷去给陛下请安,两位大人慢走。”
“告辞。”
告辞之后,两位官员都不约而同地回头看了一眼令歌的背影,神情微妙,各自感叹。
令歌走进金銮殿,里面依旧神圣庄严,龙涎香从鼎式香炉中漫延开来,萦绕殿中各个角落,殿中的太监宫女都安静不语,颔首低眉,不见表情。
往前一看,皇帝正在闭目养神,头戴银色镶金发冠,身着玉白锦绣龙袍,龙袍上不见一丝褶皱,更衬其性情温润。
皇帝身前的桌案上放置着不少奏折,眉头紧锁,这让令歌想起第一次在令月坞见到皇帝的场景。
黄飞走上前,语气试探地说道:“陛下,小王爷来给您请安了。”
皇帝闻言,当即睁开双眼,原先眉目间的愁绪顿时烟消云散,剩下的尽是温柔笑意。
令歌走上前,毕恭毕敬地朝着皇帝拱手行礼拜道:“臣弟拜见皇兄。”
“快免礼平身,赐座。”皇帝神色愉悦地说道。
黄飞闻言,立马抱着一个梅花凳放置在皇帝的桌案旁,引着令歌坐下。
令歌回头看了一眼小蝶,小蝶会意,便上前将食盒放置在皇帝的桌案上。
皇帝有些意外,只听令歌说道:“皇兄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这是臣弟的一点心意。”
小蝶打开食盒,把里面的糕点取了出来。
皇帝定睛一看,发现是一盘精致的点心,他笑道:“令歌有这份心,朕很欣慰,正好你这会过来,朕有一件事要同你商量。”
令歌方才还沉浸在皇帝的夸奖中,闻言便立即回过神来。
他听见皇帝继续说道:“朕虽然对令歌你的礼仪规矩不做过多要求,但等到五月初一的册封典礼,满朝文武皆会前来朝拜,所以朕让皇后给你安排了两位礼仪教导的姑姑,教你一些要用到的礼仪规矩。”
令歌点点头,自己难道还能拒绝不成?
面前的这人可是天下之主,自然说什么便是什么。而且现在自己更应该思考怎么和皇帝说要去拜访孙太傅的这件事。
正想着,皇帝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只是朕还未想好册封典礼的司仪找谁,本来……”
“臣弟觉得孙太傅甚好。”令歌突然插话道。
“令歌怎么知道朕想说的是孙太傅?”皇帝打趣着说道,“孙太傅德高望重,又曾是你父王提拔起来的,他再合适不过,朕今日去看他的时候,他依旧抱恙在家,只怕不能担任此职……”
说着,皇帝又有些郁闷起来。
令歌喏喏点头,原来孙太傅是父亲提拔起来的,这么看来,陛下将玉竹阁赐给孙太傅多半也是这么个原因。
且孙太傅能力出众,为人清高,有他成为玉竹阁的主人,想来父亲在九泉之下定能安息,令歌心想着。
令歌见皇帝郁闷,便说道:“说起来,臣弟和孙太傅还有过一面之交。”
“哦?说来听听。”皇帝来了兴趣。
“臣弟还在洛阳的时候,曾机缘巧合之下去到玉竹阁,当时恰好遇上孙太傅,孙太傅不仅没有觉得臣弟是外人,而且还像待客一般让臣弟留在玉竹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