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一时高兴得都有些糊涂了,来,这边坐。”皇帝牵着令歌的手往桌案边走去,随后两人就坐下来。
“令歌,这么多年你可是都住在遇仙山?”皇帝问道。
令歌承认道:“实不相瞒,臣弟自幼在遇仙山长大,直到去年接到武林大会的邀约才下山离开。”
皇帝浅浅一笑,轻轻地拍着令歌的手,道:“令歌你不要担心,朕寻你多年,并不是要责怪遇仙山欺君之罪。”
“令歌你也千万不要怪皇兄这么多年不愿来遇仙山寻你,朕不是没有想过你还活着,还在遇仙山,只是朕担心惊扰到你,留在遇仙山本就是你父母的心愿。”
皇帝微笑着,眼底却渐渐有些红润,“如今,你回来了,朕一定护你一世周全。”
令歌闻言,只觉皇帝语气坚定,这是天底下最有权力的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时间,令歌实在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微微颔首道:“多谢皇兄。”
皇帝看着令歌,满目温柔,似乎是在呵护着失而复得的珍贵宝物,守护着自己的信仰一般。
“回宫的一切事宜朕已经给你安排打点妥当,除了一些必须要学的规矩,平日里你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样。”
“多谢皇兄好意,我会的。”令歌颔首谢道,听到皇帝这般说,心里悬着的一块大石也算落地,只要还能无拘无束,一切也不至于太糟。
皇帝听见令歌唤自己“皇兄”,脸上当即露出满意的笑容,他说道:“待会黄飞他们便会将午膳布置上来,你我兄弟二人就在这金銮殿用膳。”
“皇后娘娘呢?”令歌下意识地问道。
“你皇嫂在凤仪殿替朕批阅奏折,要不然朕也没有时间和令歌你在此畅聊了,”皇帝笑道,“你皇嫂说了,她已经遣人在含凉殿布置晚宴了,用来招待令歌你第一次正式回宫。”
“晚宴?”令歌有些担忧。
“就是寻常家宴,令歌不必担心,到时候来的也就几位皇亲国戚,本来还有朕的两位皇兄和皇姐,只是他们都不在长安,一时回不来。”
皇帝想了想,又笑道:“你放宽心,就当走亲戚混脸熟便是。”
令歌闻言不免一笑。
皇帝见令歌笑颜,心中更是满足,便对门外朗声道:“黄飞,传膳!”
“传膳!”黄公公的尖锐高亢的声音在门外传来。
皇帝转过头,又对令歌温然说道:“都是你父王生前爱吃的饭菜,同朕一起尝尝。”
“皇兄有心了。”令歌感谢道。
傍晚时,皇帝和令歌一起来到含凉殿。
含凉殿依太液池而建,四周树木青翠,环境优美。日暮时分,广阔的太液池里可谓是满湖日辉,波光粼粼,偶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儿臣拜见小皇叔,恭贺小皇叔回宫。”
令歌同皇帝一起走进含凉殿里,便见到一对年轻的璧人。
皇帝笑着对令歌介绍道:“这便是太子和太子妃。”
“见过两位殿下。”令歌有礼地拱手拜道,虽然自己的辈分在太子夫妇之上,但这是第一次见面,礼数万万不能少。
令歌看着眼前这对新婚璧人,发现太子夫妇打扮典雅不俗,太子赵景云一身玄青锦衣华服,发丝全束成绾髻,浓密的眉毛向上微扬,生得面容俊毅,身姿英挺,气宇轩昂。
太子妃杨氏身着橘红襦裙,佩戴精致发饰和首饰,面容姣好,论姿色谈不上倾国倾城却也华贵大气。
这时,太子妃又对皇帝福身说道:“恭喜父皇,多年心愿得以实现,成功寻回小皇叔。”
太子颔首,语气颇为淡然地说道:“是啊,临清王若是在天有灵,定然心生慰藉。”
皇帝含笑看着令歌,并拍了拍令歌的肩膀,像寻常人家的兄弟一样,说道:“是啊,令歌这次能够回宫,真是多亏上天庇佑。”
令歌微笑颔首,他看着皇帝的脸颊,皇帝面目温润,对他说话的声音也极为亲切。
他甚是庆幸,从午后他回宫到现在,他和皇帝相处都极为融洽,原来皇帝也可以不像小说话本里那般的威严,不近人情。
“皇后娘娘驾到!”
四人向门边看去,只见皇后已经走进殿中,今日的皇后同皇帝一样,也只是身着素净却不失典雅的缃色锦衣宫服,不过她头上的凤冠却熠熠生辉,衬着笑意盈盈的美丽面孔,不失一国之母的风范。
同时,与皇后前来的还有一个七八岁的男童和一对中年夫妇。
令歌看过去,只见男童身着锦衣,生的眉清目秀,眉眼间神似皇帝,想来正是庶出的三皇子赵景修。
再看那对夫妇,男子身着银灰色大氅,一脸坚毅,身材高大,女子雍容华贵,一身亮紫如意云纹襦裙,没猜错的话便是王大将军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