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是八月底,鲃鱼可吃,鲫鱼亦可。
鲃鱼又称“斑鱼”,青背有斑,无鳞,尾不歧,腹有白刺,是姑苏太湖的特产,桂花开时形成鱼汛,花谢则去之无踪,鲜美不输河豚。
鲃鱼贵在肺,早年,姑苏有家百年老店,一道“鲃肺汤”又名“斑肝汤”的菜,名声遐迩,用鲃鱼的肝、肉、皮,入汤精烹而成。
清人袁枚写的《随园食单》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秽,分肝肉二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
几人一看秧宝那不知想到了什么,垂涎欲滴的表情,全都笑了。
那就走吧。
宋梅香去叫周若蕊:“周同志,游湖去不?”
周若蕊看着一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内衣裤,迟疑了下,悄悄将门打开一道缝:“宋姐,你有没穿的内衣裤吗?”
“我来时带的两套全是穿过的。咋了,没带?”
“掉地上弄脏了。宋姐,麻烦你帮我买套,上面的小衣要友谊商店的加棉胸罩,下面的内裤挑跟胸罩一样的颜色。”
宋梅香脸色有点难看,这一折腾,她还游什么湖啊。
尽管心中不愿,宋梅香还是好脾气地伸手道:“钱,华侨券。”
周若蕊一怔,无奈道:“你见谁洗澡身上揣着钱票,你先去帮我买,回头我还你。”
宋梅香朝天翻了个白眼,别人洗澡身上带没带钱票她不知道,这位祖宗深怕谁拿了她的东西似的,可是带着小挎包进的沐浴房。
跟秧宝和苏宏胜说了声,宋梅香去友谊商店给周若蕊买内衣裤。几人叫上忙活了一天的程飞、杰森出门,坐车到码头,租了艘干净,且船家茶饭好的渔船。
六点多,夕阳铺满湖面,徐徐清风从湖上吹来,身上慢慢有了凉意。
秧宝取下头上的草帽,拢了拢身上的桑蚕丝披肩,坐在苏宏胜和布朗先生中间,看两人慢悠悠地给鱼钩穿上诱饵,放下长线,钓鱼。
突然一阵喧哗,朱慧慧在船那头欢快地叫道:“秧宝、秧宝快来,柏叔叔网上来好多鱼虾。”
秧宝带着守在一旁的方坚快步穿过船厢,到了另一头,只见柏邢提着的渔网里,一条条银鱼、白鱼、白虾、鲫鱼等在网里拼命挣扎跳跃。
船娘拿来水桶,帮忙捡拾:“几位客人想怎么吃?银鱼、白鱼、白虾,正是我们太湖上的三大特色河鲜。银鱼无鳞无刺,无骨无肠,肉质细腻鲜美,没有一点腥味,可以跟鸡蛋或韭菜一块儿炒着吃,也可以氽汤,做银鱼丸、银鱼春卷,包银鱼馄饨等。”
“白鱼鲜食腌制都行,清蒸最鲜!咦,这一网白虾不少,我给你们做一道呛虾,再用虾仁和水芹菜炒一盘?”
大家让她看着安排。
船娘带着十七八岁的女儿忙活去了,杰森接过柏邢手里的渔网,一脚踩在船帮上,扬手撒了出去,结果,空网,一连撒了三网,才网到几条小银鱼。
程飞跟柏邢取过经,抢过渔网,三网撒完,收获半盆小银鱼和白虾。
……
饭菜摆上桌,已是一个小时后,彼时,太阳只剩小小的半边脸,湖上的风越发大了,吹在人身上透心凉。
船厢里,船娘点上带有玻璃罩的煤油灯,大家团团围坐,看着满桌的菜色,取过带来的酒,开了一瓶啤酒,一瓶红酒和两瓶汽水。
秧宝和朱慧慧喝汽水,布朗先生和苏宏胜喝红酒,程飞、杰森喝啤酒,柏邢等人滴酒不沾,每人盛了碗鲫鱼汤。
船娘熬的鲫鱼汤,清淡鲜美,暖胃又暖心,一碗喝下,浑身暖融融的,鼻尖冒汗。
秧宝咽下嘴里鲜美的银鱼炒蛋,给布朗先生也盛了碗:“尝尝,我闻着又鲜又香。”
布朗先生在吃石榴虾仁,第一次见用石榴炒虾,挺新鲜,他便舀了勺尝尝,味道不错,石榴清甜,虾仁鲜美,配的芹菜、黄瓜、山药丁,各有风味。
接过秧宝递来的汤,闻了下,确实香,奶白色的汤里飘着萝卜丝,浮着虾圆,一口喝下,别说,还挺好喝!
苏宏胜和布朗先生各钩上来条鲃鱼,不大,一斤左右,船娘也给做了,开水清炖,鲜是鲜,就是不如《随园食单》里记载的那么讲究。
吃饱喝足,大家挺着肚子,拎着剩下的银鱼、白虾下船,慢慢走出码头,这才上车,到了平江路,保镖送鱼虾回家,柏邢和另外三名保镖,护着苏宏胜、布朗先生、杰森去茶馆听评弹,秧宝和朱慧慧、程飞、方坚去红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