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起小小一堆火,火上搭个三角架,放上搪瓷缸,缸里倒入水,加入一块压缩饼干,一边煮汤,四人一边就着火光继续制作袖箭。
灌个水饱,又忙了会儿,袖箭做好,试了下,张超三人都比较满意,俊彦却是眉头紧锁,这射程、这外观,跟子瑜和懿洋做的比,只能算是粗制烂造的小玩具。
而这时,随着雨势的加大,九成以上的帐篷都在漏雨,一队、四队亦不能免俗。
进山前,听预报天气,近几日都无雨。
谁也没想到,山里,雨说来就来,还来得这么急这么大。
几个教官都在呼叫朱开诚,申请雨布。
一队这里,还好有准备,陈教官原想着原始森林嘛,潮气大,露水重,雨布能铺能盖,不占地方,遂在一开始就跟各个小队员强调了再强调,加带的两样,一定要选雨布和毯子。他们小,此次活动,不求拿什么名次,活着走出森林就好!
只竟革将毯子偷偷改成了弹弓。
遂雨一来,陈教官就和卫生员带着葛援朝等人,帮小队员们加固帐篷,加盖雨布和落叶松。
五人一个的帐篷,盖上五块一米长一米宽的雨布,再压一层落叶松,很快就不漏雨了。
沐卉这里,除了背包跟来的竟革,没一个带雨布的。
不过,她带人盖的帐篷,早在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各种情况,唯一没想到的是雨这么大,风这么急,一些小树,都被拦腰拔起。
好在一番加固修补后,雨不漏了,备的干柴又多,早早用过饭,把衣服烘干,移开火,铺上干草,往烘干的地上一躺,舒展着疲惫的四肢,大家不由轻呼一声“舒服”。
不像二队、三队、五队,九成九的人都成了落汤鸡,缩在四处透风漏雨的帐篷里,瑟瑟发抖,别说喝口热汤了,不被雨浇的透心凉都是奢望。
等成卷的雨布和成套的雨衣雨鞋从山下送来,已八九点。
彼时,沐卉等人已小睡一觉。
带人接过雨布雨衣雨鞋,沐卉跟人道了声谢,给大家分好,挥挥手:“继续睡!”
除了警戒人员,大家应了声,纷纷抱着分裁好的雨布和雨衣雨鞋钻进帐篷,将地上的干草移开,铺上雨布,再将干草铺在雨布上,穿上雨衣往上一躺,倒头睡下。
凌晨5点,一声鸟鸣,大家纷纷起身,开门一看,不由面露欣喜,雨停了,套上雨鞋,扣紧雨衣,戴上雨帽,引燃昨天做的火把,拿上袖箭,一个个钻出帐篷,在空地集合,听沐卉讲解雨林注意事项、分组,每组职责,组员配合等,然后出发。
去离他们最近的三队。
三队直折腾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这会儿睡得正香,早将朱开诚的口头警告忘在脑后。
第154章
算上复活的禇翔、任国维, 四队还有成员19人,留禇翔、陈宏军、陈宏建等10人和冯医生看守营地,沐卉将另9人和竟革, 分成两组。
每组五人, 组长分别为任国维、颜竟革。
一出营地, 沐卉就让大家灭了手中的火把, 各递了根草绳给任国维、颜竟革, “……绳子连络法,通常是在特别黑, 通过地形比较复杂时使用。一队一根绳,组长在前带路,握着绳子前端,队员牵着绳子, 相继跟随。作为组长,要探清地形, 带好队,知道吗?”
任国维、竟革点头。
“另一种是音响连络法,就像方才竟革用一声‘鸟鸣’叫醒各位一样,此法还可用于示警, 招呼相邻战士前进、停止和注意事项……”
任国维、竟革互视一眼,相互打了几个手势, 便将连络信号定下了。
走了近四十分钟, 一行人到了3队营地边缘,沐卉双手环胸, 静看任国维、竟革带人四下打量、寻找警戒人员。
片刻, 竟革的目光落在一片叶片上,那里有半个泥脚印, 顺着脚印,很快就在周围发现了警戒人员活动的痕迹,没一会儿,几人便确定,有四个人在不停地绕着营地巡逻警戒。
任国维、竟革伏在地上听了会儿营地和巡罗队的动静,小声商量了下,双方带队分开,一队悄悄朝最近的帐篷摸去,一队隐蔽起来,等巡逻的4人过来。
这时离六点还有十几分钟,林中已麻麻亮,累了一天的3队队员,大多还在沉睡,少数睡醒的,也因林中天冷,光暗,而不愿意爬出被窝,躺在干草堆里跟队友小声嘀咕着什么。
任国维带人潜入营地,悄悄撬开帐篷的门,摸进去,不等帐内的几人反应,就和同伴扑上去,举刀在对方脖子上划过,然后掀开上面盖的毯子或雨衣,一一撕下他们胸前的号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