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秧宝喜吃虾蟹,苏母边给她剥,边笑道:“厨房还有五只螃蟹,一斤虾,秧宝今儿不走了吧,晚上咱们再吃一顿?”
秧宝摇摇头:“今儿不成,我跟元老师约好了,下午过去练舞,还跟农校的谢师公说了,晚点去看他,我给他带了串佛珠。对了,苏奶奶,你看我给你带的礼物了吗?”
“还没看。”苏母好奇道,“秧宝给苏奶奶带了什么?”
秧宝咽下嘴里的食物:“一对儿翡翠手镯。”
苏母立马看向颜东铮:“怎么想着给我买翡翠手镯了?贵吧?”
颜东铮看眼闺女,笑道:“小丫头运气好,三块钱在废料区买了块成人拳/头大小的原石,回来时,不是不好带吗,我们去玉石店,请人切料,结果,老师傅端详了会儿,轻轻一擦,露出了抹绿。玉石店的老板一看,立马出价,要买。”
“秧宝不要钱,说您缺对翡翠手镯,沐卉、云同志、元老师、王妈妈缺只玉簪,王妍妍、朱慧慧、杨老师家的囡囡、大鹏、二鹏,及陈丰羽、吕季同、唐成周等几家的孩子缺枚玉扣。”
颜明知在旁笑道:“我一听,真怕玉石店的老板当场翻脸,给秧宝难堪,忙道不换不换,咱家不缺钱,想要什么爷爷给你买。哈哈……结果,那老板牙一咬,脚一跺,竟然同意了。还跟秧宝说,想要什么,自己挑。”
苏老让张栋拿来看看。
礼物都是他和颜东铮提进屋的,放哪,他知道。
张栋应了声,推开椅子,快步出去,没一会儿提着只纸袋进来。
里面近三十个檀木盒,挑着打开三个。
翡翠:一看种,二看水,三看色,四看工,五看瑕。
红绸布里包裹的玉镯,为艳黄色,反光性强,透明度好,做工为最简单的圆弧形,称不上绝品,却也是难得一见的好物件。
苏母当即放下筷子,拿湿毛巾擦擦手,托着檀木盒仔细打量了番,取出试戴了下,刚刚好。
“秧宝,苏奶奶好喜欢哦,真是送到苏奶奶心坎坎上了。”捧着秧宝的小脸,苏母连连亲了几口。
秧宝咯咯笑着躲了躲,扭头看向张栋:“张叔叔,还有一个纸袋,里面装的是佛珠、佛牌,项妈妈、苏爷爷、季爷爷……是佛珠,你和苏伯伯他们是佛牌。”区别就是佛珠、佛牌的大小和品质。
“我也有!”项婶惊喜道,“谢谢秧宝。”
秧宝摆摆手:“本来我想带几盆茶花、粉团儿(绣球)、康乃馨(云省又叫洋牡丹)、剑兰……回来送大家的,这不坐飞机嘛,不好带。”
苏母抚了抚秧宝的头,心知,在秧宝心里,这些玉饰怕是没有一盆花儿来得贵重,可随着与R本贸易的签订,玉饰之物,又成了奢侈品,这礼一送,可是送到诸人心坎里了。
想着,苏母取下玉镯,拿红绸布包好,小心地放进檀木盒,又看向了玉簪、玉扣。
云依瑶的玉簪,苏正初的佛牌,昨天在玉石店就给他们了,另外,秧宝还让苏正初帮忙给童解放父子和江舤各捎了块佛牌。
佛牌、佛珠是在缅市求的,当时苏正初还笑秧宝在搞批发,心不诚。
秧宝小脸一板,强调到,每一串佛珠,每一块佛牌,都是她跪在菩萨面前,磕头求来的,让他别不当回事儿。
搞得苏正初忙将佛牌戴上,塞在衣服里,并承诺,永不取下,这才将小家伙安抚住。
佛珠、佛牌用一个个红福袋装着,上面贴着写有名字的便签纸,秧宝跳下椅子,扒拉一下,找出张栋、项婶的,分别递给两人:“项妈妈的佛珠戴着不方便做事,可以揣在兜里。张叔叔,这佛牌,你可一定要戴在身上啊。”
“好,谢谢秧宝!”张栋说着拉开绳袋,取出佛牌,戴上往衣服里一塞。
苏老拿过纸袋,取出写有“苏爷爷”的福袋看了看,揣在兜里,又挑出季老和警卫员小李的:“季老下午两点有个会议。秧宝,等会吃完饭,让你哥和子瑜陪你过去一趟,把礼物送去。”
苏母看玉扣不少,偏头问苏老:“不送几枚玉扣吗?”
季老有两个孙子,三个孙女。
苏老摇摇头:“秧宝又没跟那几个孩子一块儿玩过,陡然送去,人家还当咱家借小儿的手巴结他们呢。”
苏母想想季老那几个儿媳的性情,还真有这种可能。
秧宝听着两老的话,没吭声,玉扣都是按人数跟玉石店老板换的,不存在多余。
子瑜、俊彦有玉扣,秧宝给两兄弟各求了串佛珠,这会儿还不方便戴,秧宝就没将两人的福袋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