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颜明知摆摆手道,“坏不坏,就像你说的,还要看品行。”
秧宝凑过去看了眼,小嘴张成了O 型。
“爷爷,”秧宝上前一步拉住颜明知的手道,“我决定了,新年那天我要许一个愿望,做一个被你宠坏的小公主。”
“哈哈……好,这愿望不错。”女孩子就要富养。
送走上班的颜明知,一家人收拾收拾,也要出发了。
提上给沐瑾添箱用的毛巾被,给小侄女娜娜买的罩衫,给大嫂、妈妈的丝巾,以及从云省带回来的水果,西瓜一个、柚子一个、芒果六个,香蕉六个,还有昨天买的点心两盒,咸肉一块,香肠两根。
行了,走吧,坐公交。
沐家住在虹镇老街,沪市有名的棚户区。
此地,人口密集,居住条件简陋,周围环境脏、乱、差。
昨天的一场雪,让窄而弯曲的街道更是泥泞难行。
懿洋拧着眉,看着前面的路,都不知道怎么下脚。
竟革才不在乎这些呢,只管哒哒往前冲,很快棉皮鞋就瞅不出它本来的颜色了,裤腿上甩得都是泥点。
沐卉抱着秧宝,颜东铮背着竹筐,两人捡着走,回头瞟眼懿洋,颜东铮笑道:“要不要爸爸抱你走?”
懿洋抿了抿唇没应,踮着脚,踩着颜东铮的脚印往前挪。
郑大梅一早就在路口等着了,焦急得不行,昨天大儿媳和侄女回来说,老三带着男人孩子从云省回来了,说了今儿过来,这眼瞅着都快十二点了,怎么还不见人影,她爷、她奶,她小叔、小婶可都过来了。
第47章
一家人怎么也没有想到, 沪市这么大一个城市,在其繁华的背后,还有这么一片住宅区, 一路行来, 所见均是油毛毡、铁皮、竹头组装起来的一栋栋屋子, 挤挤挨挨, 门口一米多宽的地方不是搭晒着衣服、被褥, 就是用竹片、泥巴、芦苇茅草搭了个小得只能容一个人的厨房。
沐卉远远看到路口站的郑大梅,忙喊了声:“竟革, 别跑了。”
郑大梅出来前,刚看过一眼闺女去年寄回来的一张全家福,正瞅着跑来的小子眼熟呢,一听闺女的声音, 忙一把将人拉住:“你是竟革吧,好孩子, 都这么大了。”
竟革刚要挣扎就听他妈道:“竟革,快叫外婆。”
竟革狐疑地打量郑大梅几眼,看着跟妈妈是有那么几分相像,长眉杏眼, 齐肩的长发,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 藏蓝色的衣服上打着补丁, 身上散发着淡淡的肥皂味儿,清清爽爽的很好闻:“外婆。”
郑大梅“诶”了声, 抱着人摸了摸他的衣服, 丝棉祅有点薄、有点飘:“冷不冷?”
竟革伸手给她摸,热呼呼的带着汗意。
“出汗了呀。”郑大梅揽着竟革, 伸手探进他的帽子里摸了下,发梢潮呼呼的透着汗意,郑大梅微微撩开他的衣服,又摸了把背,好嘛,最里层的秋衣一片水湿。
沐卉抱着秧宝走近,叫了声“妈”,转头介绍道:“这是你女婿颜东铮,后面是你大外孙懿洋,这个,”她颠颠怀里的闺女,“你外孙女秧宝。”
颜东铮微微一躬身:“妈。”
懿洋、秧宝齐声叫了句“外婆”。
“好、好,”郑大梅双目含泪地看着成熟了不少的闺女,高大俊朗的女婿,一个比一个长得好看,且斯文知礼的三个孩子,伸手摸了摸秧宝的脸蛋,一手牵起懿洋,一手拉着竟革招呼道,“快回家,竟革这孩子火气旺,里面的秋衣都湿透了,赶紧回去脱下来烤一烤,擦擦身子。”
“你们也真是,孩子爱玩好动,也不知道给他少穿点。”郑大梅说罢,低头问大外孙,“懿洋热不热,有没有出汗?”
颜懿洋摇头,他又没跑没跳,且走得慢。
“秧宝呢?”
秧宝已扯开围巾,揪下帽子,她穿得比两个哥哥都厚,早就觉得热了。
郑大梅就瞪闺女:“今天又不太冷,你看看你给秧宝穿的,小袄外又套了个夹棉外套,圆滚滚的跟个肉包子,都能在雪地里打滚了,会不会照顾孩子啊?”
沐卉:“……”
很新奇的一种体验,她自小无父无母,从不知道母亲是这样的,絮絮叨叨,听着也不觉得烦,很温馨的一种感觉。
“衣服都是他们自己挑着穿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天穿什么,穿几件,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你就懒吧。”
沐大同听到动静,忙迎了出来:“小卉——”
“大哥,”沐卉扫眼地上,门口铺了厚厚的煤渣,倒也不显脏,便把秧宝放下,伸手扶住脚步有些踉跄的沐大同,“你和大嫂什么时候回来的?娜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