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湛俯视她,“你也不怕你的长珩哥哥累死了去。”
扶萱挑眉笑,“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你身虽死去,‘美名’还会远播,也不亏嘛。”
两人话语互相攻击,互相撩/拨,真到放下床帐后,却默契地安安静静地相拥而卧,并未当真再次闹腾。
扶萱不是那等说温言软语、体贴入微的性子,虽然骄纵惯了,却非常识得大体,鲜少干涉谢湛的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她今日在他与好友跟前的所作所为,谢湛略一思考便能明白其中缘由。
“赶客”的目的,是为了他好。她虽不说,但他懂得。
谢湛心中熨帖,将怀里的女郎搂紧,在她额间吻了吻:“萱萱真乖,我心甚慰。”
这是他今日第三次说这句话,比起第一次她任他驰骋他出声喟叹,与第二次的装模作样,很显然,这回才是发自内心,不带任何情/欲的满足。
扶萱亲了口他的下额,伸手搂紧他的腰,往他怀里拱了拱,心疼地道:“六郎,快些歇息罢。”
心爱之人在怀,馨香入鼻,心中情意丝丝缕缕,谢湛阖目,一夜好眠。
**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日子在繁忙喧嚣中静静淌过,转眼间,又至一年中秋。
自从再度经历一场臣子作乱后,穆安帝在朝堂上的手段便愈加强势,偏向也便愈发露骨。不仅开始明着鼓励像扶家这般主张实行科举制度选官、继续中断的户籍新政的提议,甚至还将谢湛调离了大理寺,去了尚书省,任职余良被削职后一直空缺着的录尚书事。
仅仅二十四岁而已,便做了一品权臣,堪称大梁开朝后空前之事,加之那钟鼎世家家主身份,简直年少有为地令人生妒生恨。
※※※※※※※※※※※※※※※※※※※※
作家的话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第378章 第336章 新婚好礼
自太和五年八月,谢湛任录尚书事起,朝中诸人便隐约察觉当下大梁的形势有些变化。
大梁的顶级贵族阶层,说到底,只有两方势力,一方是陈姓皇室,一方是世家大族。往前都是互相制衡,互相约束,又互相利用,双方表面平静,暗中却是争地头破血流,然,几十年来,无论如何争,两方势力均未达到巅峰,没有一方能压倒性地将对方压住。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有一种极为稳固又微妙的平衡。
这样的平衡,自从经历七月的那场动乱后,明面上继续维持着,但众臣工皆知,如今有了松动。
按大理寺的案宗结论,七月起事由王四郎联合徐州的萧、杨两家主谋而为,结果正如谢湛当初所料,穆安帝并未降罪王家,甚至也未诛杀杨家、萧家族人,后宫未受丝毫影响。三个世家承担的起事后果远远不及当初余家那般严重,最终,以王四郎与杨大朗被问罪斩杀,被扶炫砍掉一只手的萧彻被判入狱,其余建康城内附和起事的家族小惩小罚为终结。总之,此事看起来颇为轻飘飘地揭了过去。
但也仅仅是看起来罢了。
谢湛从大理寺调至尚书省任了录尚书事。录尚书事可以说是“职无不总”,一直是高级士族控制朝政的关键职位,不仅在制度上,而且在实际政治中,握有大权,权同宰相。
往前王成弘、余良任录尚书事控制朝政时,双方配合良好,合作无间,在与皇权的竞争中,世家稳操大权。但显然,谢湛与王成弘的政治思路大不相同,加入尚书省后,他的某些政策可以说得上激进,且行起来大刀阔斧。
先是率刘、周两大世家联合吏部肃清十州官场,惩治贪官污吏,因而有大批官员落马,空出诸多职位。紧接着,将尚还在争论不休的,扶以言提出的改革现有选官制度、实施科举一事一槌定音。
首次唯才是举、不看门阀的匿名选拔就定在了金秋九月。
中秋佳节的团圆饭饭桌上,扶以言捋着长了好些的山羊胡,将此消息欣慰地说出了口,末了,朝扶潇、扶谦鼓励道:“二郎、三郎,你们二人如今在朝中尚无官职,二郎彼时领兵也是事出有因,虽圣人言明说可破例提拔,但你二人大可凭此次选拔,以真才实干入仕朝廷,也能带个好头。”
二人互看一眼,恭敬应是。
众位郎君对此制度各抒己见一番后,一旁吃酒的常瞿叹道:“贤婿处事公允明断,作为那般高门士族的家主,敢以家族利益服从大梁朝廷,年纪轻轻有此气度,实属难得啊。”
他瞪一眼扶萱,“依我说,你也见好就收,我瞧着他对你有情有义的,你过门后就莫要对人冷脸相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