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的这口气也没歇多久,便又接到他的亲外甥递来的话:谢家闻熙堂大火,要他当下就带差役们全数去谢家帮忙。
刘耽神色一凝。
火灾之事不容小觑不错,可若是谢家当真着火,谢家府兵何其多,焉会等着他京兆郡的衙役远去灭火?更何况,谢湛还特意提“闻熙堂”三字。
刘耽仔细品了品。
闻熙堂临着谢家后山流入秦淮河的一条小溪,此外还有个小湖在侧,若真失火,取水可谓极为便利,没有任火势蔓延的道理。
古怪。恐有大事发生。
刘耽恍然,即刻召集齐手下,火速赶去了乌衣巷。
**
弦月渐渐落下之时,午夜来临,暗夜冷寂。
建康城中,皇宫被不知何处窜出来的一些人包围。
这些穿地像百姓的人手拿长刀等武器,陈恬一看便明白了,他们都是这三日混在进出城的商户之间的人。他们不是百姓,全数是敌军。
他们在今日四下放火,引得城内混乱,将京兆郡那头的巡逻人员全数吸引过去,再利用这样的乱像,他们很便利地集结在一处,在某处领了武器装备,而后掩在巷中静夜里,静待进攻。
陈恬此刻倒是懂了谢湛那句让他守皇宫的话的意思,这些人的目的,自始至终就是要进宫里去。
陈恬高立于马上,抬手下令手下进攻,一场厮杀俨然即将开启。
**
建康城城西十里,严塑领兵与敌军对战时,城东不远处,谢湛亦带着一队人马堵在了进城必经之路上。
遥远而来的杨贵嫔之兄杨珈高立马上,听闻斥候来禀,前方是谢家家主领兵挡路,他止不住地发出几声奇怪的笑声。
还当真叫王家那位给猜到了啊。
这位特立独行的家主,还当真忠君呢。
※※※※※※※※※※※※※※※※※※※※
作家的话
谢家与端王的仇指路63章。
——
没写完,还是下午更。
第371章 第369章 浴血奋战
谢湛一身黑甲立在矫健的战马之上,于队伍后方冷静指挥,郎君神色不慌不忙,眉目间淡然从容。
虽然在过往查案之中遇过部曲、对战过杀手,但真上这般领千军的战场,他是头一回。
他和扶炫所想与目的皆大不相同。
扶炫有丰富的领军杀敌经验,在战场上磨砺多年,不需要任何理论,便可借助形势与经验,判断敌我优劣势,继而选择首当其冲,朝对方首领步步紧逼;谢湛求稳妥,求以少胜多,也想将往前在自家部曲里演习过的经验,此次以最佳的方式实践出来。
月落夜深,寒风呼啸。
城东的一条大道被血水覆盖,士兵的尸首遍地横陈。谢湛带来的谢家部曲死伤大半,再是布局精巧,武艺精湛,但对方是呈碾轧之势的上万兵马,他们虽负隅顽抗,却终究避免不了寡不敌众。
一场厮杀眼看着要结尾。
看着谢湛方零散的伤兵败将,杨珈自认胜利在望,抬手止住进攻,兵器相撞的刺耳呼啸声渐渐变弱,空气也开始变地寂静,除了夜里愈发强劲寒凉的秋风,再无嘈杂。
杨珈御马行至谢湛数步远。两边士兵皆凝神屏息,看着两方将领四目相对。
杨珈面容狠毒,与平日温和亲切的文臣形象判若两人,他自胸腔中发出几声带着狰狞的快意笑声,讥讽道:“谢家主,没想到你也有成为手下败将的一天啊!”
他故意称呼谢湛的私称而非官职,言外之意是未将他当作穆安帝的人。
谢湛对杨珈的话恍若未闻,他抹了一把额头上流下的砍杀敌军时沾上的血,遗憾道:“枉我断案多年,竟然也被杨大朗耍地团团转。当下才恍然大悟,原来上个月杨大朗的徐州之行,是故意而为之,便是要引我追查过去,方便你们在此处部署罢?”
就是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下,他说话的语气也是一贯的高傲平缓,仿佛坐在雅集的席位之上,平静地谈着什么小事情。
杨珈笑了两声,默认谢湛的猜测,“谢家主,谢家家世如此显赫,那龙椅上坐着谁都撼动不了谢家分毫,你何必这般拼命,动用自家部曲卖命护着他呢?你此刻让开这条路,我自当从未见过你。往后朝中还要相见不是?再说了,你也瞧见了,你的人所剩无几,再反抗下去,不过是以卵击石啊。”
谢湛轻笑一声,淡声道:“你用王家的兵,就不怕事成之后,不过是在为他人做嫁衣么?”
杨珈面上笑意微怔。
他不是没想过这种后果,但和王家合作利用多年,关系不能说牢靠,至少利益是牢靠的。王家子弟姓王,取皇位师出无名,只有流着他杨家血液的那位皇子去即位,才算是正大光明。杨家屈居二等世家多年,该是一跃而起,成为钟鼎之族之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