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白拿着新的户籍资料,看着上面家人一栏上,是萧墨和自己的名字,他心里暖暖的。
萧墨伸手把资料拿过去,“回家再看。”
木白点头答应,“回家我找个盒子把这个装起来。”
“都随你”然后,两个人才去了铁匠铺。
萧墨让木白等在外面,他自己拿着图样进了铁匠铺,和铁匠说清要求,“东西一定要做好,只要达到我的要求,我还会下单。”萧墨许以以利,让铁匠尽快做出成品。
铁匠招来老手跟着一起看图样,两个人商量好一会儿,才答应试试,“不过,这样的东西价钱可不便宜,要一文钱一个,你定了八个就是近一两银子,你可要想好。”
铁匠看萧墨年少,虽然沉稳却也担心他反悔。萧墨拿出两文钱给铁匠,“这是订金,你放心做,我什么时候能取?”
铁匠把钱扔进旁边的钱匣子里,“半个月以后。”
木白站在马车边,揉着肚子等萧墨,盘算着要去药店买些药材当调料。路上的行人看到这样清冷如玉的少年,不免多看几眼。木白感觉到行人的视线,侧过身体对着马车。
擦身而过的桥子里桥帘微动,不知道是风吹动了桥帘,还是风吹皱了桥子里谁的心。
萧墨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对着马车“面壁思过”的木白,“走了,咱们买别的去吧。”萧墨接过木白手里的缰绳,“先去哪家?”萧墨看着眼前的大街,等着木白安排。
“药店、布店、杂货店,哪家顺路进哪家。最后还要买些黄纸,明天早上去给萧爷爷扫墓用。”木白掰着手指算。
“好”那个记忆中慈祥的老人,萧墨垂眸微微一笑,“早晚把您接过去父子团聚。”屏南山那么大一块地,都是属于他们家的墓地,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随意迁坟。
木白看到前面的药店,“先去买调料。”对身边的萧墨说,“我们先去看看,这次多买一些,回去煮肉好吃。”
“好,还可以拌菜的时候用。”萧墨跟木白快走几步,把马车在医馆前拴好,两个人才一起走进医馆。
第二十三章
郎中出诊,李师兄在医馆里,看到他们两个还记得他们,“这次是来买什么,你们两个面露红光精神这么好,可不像是来买药的。”
木白笑着说,“你这里有香叶和八角之类的吗?石膏有吗?”天冷以后,想吃豆腐就得自己做,这些都得提前买好。
“石膏是什么?”李师兄没听过这味药材,面露疑问。
萧墨和木白面面相觑,两个人忘了这个时代和现代对中药材的叫法有些不同。
木白回忆着有关石膏的一些知识,“是一种白色的石头,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李师兄听着木白磕磕绊绊的介绍,从药箱的抽屉里拿出一块药材给他看,“是这个吗?”
木白接过来和萧墨一起看,“就是这个,给我来一包。”
李师兄也不好当面询问这些东西是干嘛用的,按着木白的要求包了几样根本不搭边的药材,“这是细石还有其他的药,这可不能乱用。”李师兄实在忍不住提醒他们一句。
木白真心道谢,“李师兄放心,我们是有别的用处,不是当药喝。”是要炒菜吃,木白在心里补充一句。
两个人从药店出来,又去杂货铺补充家里没有的陶盆陶罐,还有一些零碎。天冷包饺子,做咸菜都需要这些东西。
最后,两个人来到上次的布店,除了给两家人买的布匹,他们自己也补充一些,“正好家里还需要一些炕褥什么的,我们不会做,可以麻烦曾奶奶和冯婶儿。”
这些事情,都是木白想到的。他们送了这么多布给两家人,为了不被拒绝,也可以让他们帮忙做一些东西。本来,他们两个也是要买的,不如让他们安心帮忙做的好。
这些采购好以后,萧墨和木白去粮店又买了些大米、白面,还有各色豆子。东西买的不多,秋收就快到了,可以等新粮下来一起采购。
纸活店在镇子一角,萧墨和木白买了黄裱纸、金银元宝,还买了红纸,“供品我们回家自己做,让萧爷爷吃好点儿。”木白边走边和萧墨说,萧墨点头赞同。
最后,两个人到屠夫那里,买了猪肝还有猪脚猪耳朵,更买了二十多斤的猪肉和排骨。短时间内,他们不来镇上,家里的东西都够吃。
满载而归的萧墨和木白,带着买好的食物驾车往回赶,“我来驾车,你进车厢把东西先收好,省的车速快了把陶盆陶罐什么的颠坏了。”木白接过缰绳对萧墨说。
萧墨一想可不嘛,也就刚出镇子的路还能好一些,再远点儿就崎岖不平。想到这,萧墨翻身进了车厢,把里面易碎和份量重的都收到空间里,马车顿时轻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