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事情小英比较熟,徐露就让她帮忙去联系。
这天还有一个好消息传来,胡奶奶收到胡小果老家拍来的电报,说胡小果的男人在半路上因为晕船呕吐的时候,掉下了船。
人当场就没了。
这个事情在他们村算是轰动起来,胡小果的男人连尸体都没有找到,她带着一个孩子回来时,胡小果的婆婆差点哭晕过去。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老了还不知道依靠谁,对胡小果她也不敢打骂,毕竟胡小果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
胡奶奶说起来的时候,语气里竟然有几分畅快,“小果虽然性子有些执拗,但她也是我从小看大的,以后她婆婆肯定不敢欺负她,生怕她以后嫁出去了,没人管这些孩子们。”
晚上的时候徐露就做了梭子蟹,孩子们一看就问徐露,今天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徐露点点头,“今天的好消息比较多,等过几天你们孟老师把匾额刻好了,我的厂子就算是正式开起来了。”
陆清凌问她:“要不要找人算算良辰吉日。”
徐露想了想,“到时候再说吧。”
第二天的时候,徐露就去医院里请辞,院长早就知道她只是来这里过渡一下,可心里还是万般不舍,“中医门诊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你就这么一走,以后咱们这些病人都没有去处去看了。”
院长很是惋惜的说。
“咱们都是为了救死扶伤,我开药厂也是这个想法,当然医院里要是有需要,我肯定还会回来帮忙。”
“那这样好不好,你每天都来上半天班,剩下的时间,医院也不干涉你。”
院长之所以这样挽留徐露,是因为之前有一个省城的学术交流,他们军区医院在这一方面和省城的差距一直有些大。
谁知道前段时间徐露给老领导看了病,又给在牛棚改造的一位老先生治好了,那先生就写了一份文章,投到组织的宣传栏上。
院长说这事儿的时候,还把报纸让徐露看了看,“这老先生虽然是在劳动改造成分有问题,但他写的语言很朴实,组织上便采纳了他的文章。”
徐露这才知道还有这回事,这位老先生就是孟远山的老师,之前得了哮喘的那位。
这文章在省城比较轰动,那边的医院还特地拍电报,问了他们是不是属实。
“他们想和咱们交流交流,说过段时间就会派几个医生过来。”
这可是他们军区医院前所未有的待遇,院长自然重视,便不想放人。
见徐露还在犹豫,院长又说,“你放心,工资还是按原来的等级发,咱们这边每年都会有去省城培训的机会,这名额非常的难得,今年我一定会推荐你过去。”
又是画大饼,又是许诺好处的,徐露也就点头同意了。
院长这才高兴起来。
徐露不着急离开医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杨一天的母亲还没有彻底的好利落。
但针灸这么长时间以来,杨奶奶已经能慢悠悠的说几句话,扶着人的手也能站起来走动几步,比之前在床上半死不活的躺着进步太多。
黄莹英正忙着建造服装厂的事儿,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徐芳翠气的在家破口大骂,她觉得徐露就是不想看他们过好日子。
黄莹英也是这么想的,她对徐芳翠说,“娘,要不再给老家拍封电报,让她那婆婆过来!”
黄莹英一直觉得徐露是很害怕陆老太太的,之前那么多年都被陆老太太治的服服帖帖,被赶出家门也一声不敢吭。
徐芳翠倒是有些怕徐露,可她更怕被杨奶奶赶出家门,这段时间在海岛是吃的也好,穿的也好,出门还有小汽车坐,她当然不愿意回到村子里。
“行,我这就给徐露的婆婆拍封电报。”
“记得告诉他们,徐露在海岛上吃香喝辣的,每个月能有一百多块钱的工资!”
徐芳翠也是头一次知道徐露的工资这么高,不由的倒抽一口冷气,捂着胸口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黄莹英一看她这个样子就在心里冷笑,她这个娘可是见钱眼开,为了钱能把她卖给王大东,能是什么好人。
黄莹英继续添油加醋,“我听说光那药方一个就值几百块钱,可惜那药方跟咱们没关系。”
徐芳翠想起前段时间向赵主任举报的事,后来一直没有消息,她就问黄莹英,“不会是把这事儿压下来,不替我办了吧?”
黄莹英冷笑一声,“你说呢娘!人家搭上的可是许师长!我看这部队也就王政委还能稍微公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