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和社稷,无数前辈挥泪洒血挣下的功绩,通通毁于一旦,即使战争结束,光是休生养息就得百年起步。
可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个百年?
接下来的几代人都会毁在其中,然后兜兜绕绕,回到原点。
这就是为什么。
“不能去!回来!”
看着元彻匆匆离去的背影,沈之屿顾不得身上未完全散去的疼,费力地爬起来想去拦住陛下,却忘了如今的自己与陛下之间还有一道无形的屏障,他被毫不留情地弹了回来,重新摔在地上。
殿门合上的声音传来,带起的风将殿内蜡烛吹灭一半,光幽幽的,晦暗不明,沈之屿又气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稍后,他听见一个闷响,回头一看,竟是那位巫师对着自己的尸身磕了个头。
沈之屿:“?”
这是要做什么?
巫师拜后,没有起身,而是跪坐在千年寒石前,揭下了斗篷的帽子。
这是一位老者,脸上皱纹遍布,肩背佝偻,看上去已过了耋耄之年,比他手中的枯木还要腐朽:“大人。”
有趣的是,老者并没有像话本里形容的巫师那样神秘莫测,除了年纪更大点,他和其他上了年纪的老人一模一样。
等等,他刚刚在叫自己?
沈之屿听说过北境部族的巫师可以通灵,但从没信过,重生之前,他一直觉得鬼神之说就是无能之辈的慰藉,毫无意义。可此时此刻,他本身就是一缕孤魂,不得不信,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你知道我在这儿?快去给陛下说,不要出……”
“大人,那药只是让人安睡的东西,巫师也只是占卜,根本无法将已死之人复生,这都是假的。”巫师却打断他的话,道,“如果您有在天之灵,托梦劝一劝陛下吧。”
沈之屿:“……”
搞半天原来是一个故弄玄虚的。
宫娥收拾好了宫殿,站在外面轻声呼唤,请巫师大人去休息。
又一次的关门风将殿内蜡烛全部吹灭,幽光也没了,漆黑一片,沈之屿一个人在这里,无限的疏离和孤独上涌。
想来也是,已是出局之人,岂能掺合?
沈之屿随便挑了个地方坐下,日子便这么慢慢流逝着。
一日,两日……日复一日。
元彻要平内乱,安抚流民,思考这兵怎么出,怎么走,先打哪儿,打完之后又该怎么办,这么多张嘴,一日三餐该吃什么前世的陛下没有拿下礼国,兜里没银,穷得很总而言之,非常的忙,事情永远是办不完的,可能刚处理完一件,又发生了十件,没工夫像之前那样日日回来陪着他,从起初的三天回来一次,到后面的五日,十日,一个月回来一次。
但只要回了皇城,就一定会待在这里,为了方便不来回跑,龙案也被挪了尊驾,搬了进来,小小的一间宫殿变得格外拥挤,陛下在这里批阅折子,吩咐军务,以及在深夜的时候,和他说一些私房话。
“朕今日遇见了个小姑娘,七八岁左右,她不知道朕是皇帝,胆子大得很,仗着两只泪汪汪的眼珠子,还敢从朕手里骗吃的。”
“于是朕就把她家的兔子烤来吃了。”
“哭得好大声,上阵杀敌都没这气势。”
“对了,上个月朕灭了一个小藩国,那个藩王叫李什么来着……啧,忘了,反正不知他给当地的百姓灌了什么迷魂汤药,整整三万人,宁死不降不说,还要拿着自家的铁锹和鬼戎军大打出手。”
“哎。”
“朕可是皇帝啊,如今世道这么乱,三万人在天下人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朕更不可能因为他们就停下脚步,到时万一人人效仿,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朕就下令屠城了,你……会怪朕吗?”
元彻在外面有多么嗜血如魔,在这里就有多么小心翼翼,每个字都是斟酌几番,既怕说出来惹丞相大人生气,又不敢说假话。
陛下也是人,也有疲惫的时候,也需要安慰。
“大人,朕好累。”
“朕错了。”
“朕真的错了。”
“你来梦里看看朕吧。”
那天晚上,元彻抱着寒石上的沈之屿说了好多好多话,比之前加起来的还要多,到了后半夜,实在是太困了,才在喃喃之中倒头睡过去,沈之屿靠不近他,只能在三臂之外的地方听他说,末了,想要启齿回答,却又不知该说什么。
毕竟说什么都听不见,阴阳两隔,思念和情愫无法越过奈何桥传递。
天还未亮,元彻已经起身,披上外袍匆匆走入夜色中,去处理新一日的琐事。
临走前,他单膝跪地,捧着沈之屿的手在手背上轻轻落下一吻,虔诚得就像一位信徒之于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