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看起来约莫五十多了,看起来精瘦却也精神,常年种田的人,因为长期风吹雨晒皮肤黝黑,老丈喝了口水,正看着田里的两个儿子推着木犁干活。
顾可也客气问道,“老丈,劳烦问一下,平洲城距此地还有多远?”
其实,顾可也来过平洲一次,只是时间遥远,他早已记不清了。此次来平洲,他也是循着记忆走的,可很多事物都跟上辈子记忆完全对不上,或许是,上辈子他来的时候,正是天灾人祸不断的时候,那时的平洲可不像如今这般太平。
上辈子,他是来平洲剿匪的,那时阮翎羽初登大宝,宣王旧部带着带着军队落草为寇,四处游荡,祸害城镇,顾可也奉旨绞杀乱匪,一路追杀,最后一战便是在这易守难攻的平洲城,所向披靡的他在平洲城难得栽了一次跟头,伤了脸,险些瞎眼,那距离他的眉只有一指宽的豁口便是在平洲所得……
坐在田埂边休息的老丈闻言转头看来,刚看了一眼顾可也,怔了怔,眼前之人长得倒是俊朗不凡,可给人一副极其不好惹的模样,一看啊就是脾气不好的主,但说话呐又笑容满面、客客气气,看起来虽不像好人,却让人感觉又是好人!
老丈回神,才道,“不算远了,下了这片水田,再往南走个半日,就能看见平洲城的影了。”
顾可也笑了笑,“多谢老丈。”
“你这是从哪儿来的,去平洲干甚?”老丈倒是一个爱说话的。
“从京都来,”顾可也脑子里转了一圈,说着,“我是去看一位故人。”
“京都啊!这可有些距离。看你风尘仆仆的,着急赶路吧?”
顾可也笑着点了点头,却不准备走,而是顺势坐在田埂边,跟老丈并排坐着。
老丈见了也没说什么,从旁边用蓝色粗布遮挡的篮子里取出一个碗,从瓦罐里倒了点淡黄棕色的汤水在碗里,递给顾可也,顾可也也没讲究,道了声谢,喝了两口,是苦涩的凉茶。
顾可也端着茶碗,问,“不知老丈知不知平洲许家?”
老丈乐道:“在平洲谁能不知道许家啊!”
顾可也笑了笑,道,“那老丈知道平洲韩家吗?”
老丈道:“知道。许家第一,韩家在平洲算得上第二。怎么?你那故人是韩家人吗?”
顾可也摇头,“不知道。”他手指敲了敲茶碗,笑道,“那得看韩家嫡长公子韩归娶妻了没。”
听着这话,老丈却皱起了眉,但还是如实回答,“你来晚了。”
顾可也一怔,问,“此话怎讲?”
“韩家的那个公子倒是娶妻了,娶得还是那许家的姑娘,可惜了!前些日子突发恶疾,没了。那许家姑娘也是可怜,年纪轻轻便守了寡……”
顾可也端着茶碗的手收紧。
“那许家姑娘可是叫许青?”
“叫什么,不知道。”
顾可也又跟老丈聊了几句。临了,顾可也将苦涩的茶汤一饮而尽,道了谢,便回去找齐玉二人。
顾可也修整一番继续赶路,三人拉着马经过时,坐在田埂边的老丈见此又怔了怔。刚才跟他聊天的人身后跟着一个凶神恶煞的土匪头子模样的男人和一个明媚可爱的小姑娘。
这组合看起来怪异……怎么看怎么不像好人!
顾可也拱手再次道谢,便驾马离开。
顾可也并未撒谎,他除了来此阻止阮翎羽以外,也是想着顺便来看看故人。
尽管,这个故人如今可能还不认识他。
第91章 韩家公子之死
正如那老丈所言,下了梯田,往南继续走,快马加鞭不到半日,顾可也三人便看见了平洲城门。
三人顺利进了城。
顾可也带着顾念云二人找了一家客栈住下。这福满楼可以住宿可以吃饭喝茶,且还位于平洲城主街道,地理位置极佳,一到赶集的时候街道上、茶楼酒楼里皆是人满为患,在此处听八卦聊八卦最为便利。
顾可也与齐玉二人,选了在二楼靠窗位置坐下。
“二哥,这平洲怎么这么多水车?”顾念云趴在围栏边张望着,看着下面人来人往,她发现靠着河道的地方时有转动的水车,京都便不是如此,顿感新奇。
顾可也喝了口茶水,目光随意扫了一眼。
确实,平洲城内有不少转动的水车。
顾可也放下茶杯,为顾念云解惑道,“是引水用的。”
顾念云虽然常在深宅,但也喜欢读书,她也不乏奇闻见识,仍有些不解,又问,“一路走来,此处遍地河流湖泊,想必是不缺水的,引水做甚?”
顾可也挑眉笑了笑,“平洲、平洲,此地虽名字带着平字,然而地势却一点也不平,平洲多田,又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的原因,许多地方必须用到水车低水高引进行灌溉。城内的水车除了是平洲一道景观特色,也有相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