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幸福大抵就是眼下这般,有爱人,有宠物。
幸福一下子有了切实感受。
祁谨川走到俞早面对的沙发坐下,翘起二郎腿,悠哉悠哉开口:“俞小姐,想吃面包吗?”
俞早怔了两秒,脑海里瞬间爬满香酥可口的牛角包。
她忙不迭点头,“我现在好想吃牛角包。”
她搁下手中的铅笔和素描本,迫不及待道:“咱们去面包店买吧!顺便把明早的早餐也买了。”
这一副小馋猫的样子惹得祁谨川忍俊不禁。
“我给你烤。”一抹弧度自男人嘴角漾开,嗓音徐徐而温润。
俞早面露惊讶,“你会烤面包?”
祁谨川轻描淡写道:“援非的时候学过。”
援非三年,烧饭、制作甜品、修车、修电脑,电路……各种生存技能都学了一遍。
俞早不由失笑,“我在网上刷到好多中国人到国外都自己种菜,你不会也种了吧?”
“你还真没猜错,我们医疗队有个老医生特爱种菜,行李箱里永远揣着各种菜籽,走到哪儿种到哪儿。主打的就是不浪费一寸土地。受他影响,我也学会了种青菜萝卜。”
俞早:“……”
看来祁谨川援非三年,收获满满呀!
他小声问:“家里有烤箱吗?”
俞早:“小型烤箱,宁檬之前买的。”
男人缓缓起身,径直走向厨房,“那就请俞小姐尝尝我的手艺。”
面粉、烤箱都是现成的,不用另外买。祁谨川围上围裙,撸起袖子开干。
俞早在一旁给他打下手,时不时给他加加水,递下调料。
他动作熟练,没一会儿就揉好了一个大面团。
面团放在温暖处醒发一个小时。
三点半,面团发酵成蜂窝网状,一切准备就绪,祁谨川开始做面包。
俞早靠在厨台旁,一脸期待,“做牛角包,我喜欢吃牛角包。”
祁医生的手非常巧,三两下功夫,牛角包就在他手里诞生了。
俞早将它们一个一个摆上烤盘,隆重地塞进烤箱。
烤箱通电后,不断散发出橙色的微光。俞早站在一旁静候美食出炉。
170度高温,要烤差不多18分钟。
18分钟既短暂又漫长。
在烤牛角包的同时,祁谨川又用剩下的面团做了吐司。
俞早不禁想起自己看过好几遍的美食电影《吐司》。
台词瞬间涌入脑海——
“不管事情有多糟糕,你还是会深深爱上那个为你烤吐司的人。”
某个秋日傍晚,俞早下班回家,路过甜品店。被新鲜出炉的牛角包吸引,毫不犹豫走进店内。
原木风小店,灯光晕暖温柔,店内各种甜品琳琅满目,浓郁的奶香充盈鼻尖,人吸一口,满腹香甜。
她站在橱窗前,看着那些精致的面包蛋糕,突然之间想起这部电影。
完整回忆起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当时她还在遗憾没有人为自己烤面包。
然后一抬头,她就看见了祁谨川。男人推开厚重的玻璃门,款款而来,一身料峭秋寒。
或许冥冥之中一切早就安排好了。他们在十年前的盛夏分开,一晃十年,又在十年后的初秋重逢。
俞早终于等来了那个为自己烤面包的男人。
第46章 尾声
尾声
2月9日, 除夕。
应邹筝和祁海深的热情邀请,俞早今年留在祁家过年。
往年的除夕她都是一个人过。偶有几次被宁檬拉去宁家,和她父母一起过年。
对于母亲而言, 她这个女儿只存在于微信里。逢年过节,每当王亚萍想起自己还有个女儿时,她会在微信里联系俞早, 让她回郭家吃饭。
不过俞早一次都没回去过。父亲和奶奶离世后,母亲改嫁, 她的家就散了。郭家是王女士和她小儿子的家, 自己只是彻头彻尾的外人。
女儿不回去,王女士也从来不多问一句。她就像是在例行公事, 完成任务。这么多年母女俩关系淡薄, 比陌生人还不如。
俞早觉得这样挺好的,各过各的,互不打扰。虽然母亲不管她, 给不了她任何帮衬。但总比那些一味吸血的父母要好一点。
她没从母亲这里得到多少疼爱。她也不必回报多少。逢年过节发个红包,意思一下,无比省心。
她过去缺失的母爱, 邹阿姨现在全数弥补上了。甚至比母亲做得更多, 更好。母亲于她而言可有可无,归根到底也只是一个称呼罢了。
祁谨川家的年夜饭历来是和他姑姑一家一起过的。两家人聚在老宅, 老人小孩欢聚一堂,大家伙热热闹闹一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