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顾清仪唏嘘的是,没想到傅兰韵跟贺润笙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这真是孽缘啊。
只不过傅兰韵这一私奔,名声上就坏了,以后想要扳回来可不容易。
想想她费尽心思在惠康博一个才女的名声,结果却弄成这样,人生一大滑铁卢啊。
真是令人高兴的好消息。
除此之外,顾父还在信中说了些惠康眼下的局势,看的顾清仪眉头直皱。小皇帝年纪还是太小了,宋封禹带兵在外,围绕他身边的都是与宋封禹不睦的人,立场中立的臣子不想掺和坐在墙头看风向,支持皇叔的人随着皇叔出征在朝堂上微有劣势。
顾父是皇叔的准岳父,两家联了姻,现在小皇帝对他也多有几分忌惮与防备,信中读来顾父也很有几分失望与归隐的意思。
顾父在信中告诉女儿会找个合适的机会辞官,至于顾逸疏,应该快到了鹘州了。
局势之坏,可比顾清仪想的更严重。
小皇帝年纪不大,朝政落在皇叔手里,又有太后撺掇,肯定心中不高兴。
顾清仪也觉得奇怪,皇叔亲自出征剿匪,说起来这样的战事也不用他亲自出面,可他却毫不迟疑的前往。
别说是为了顺路护送她回鹘州,顾清仪现在想来,难道当时皇叔选择出征,是不是就想到现在惠康会有的局势?
那他这是要做什么?
引蛇出洞?
皇叔的心思至深,她是猜不透,但是却也知道这一位可不是砧板上的肉,不是好易与的人。
顾清仪铺开纸写回信,她十分支持顾父辞官归乡,惠康太乱了,皇帝年幼,权臣当道,注定是不能和睦的。
想到这里,顾清仪骤然发现,她现在也是权臣的准家属啊,就挺尴尬的。
不知道皇叔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反正她管不了也不想管。
而且,皇叔的眼睛还未治好,以后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家书写完,让人送走,顾清仪又想起宋封禹的眼睛,不知道小玉树能不能给他治好。
如果失明是因为暴戾症导致,暴戾症能治的话,眼睛应该也能复明的。
又想起宋封禹明日要继续喝粥,他指定是发现了什么,但是他聪明的不问,这人也是够狡猾。
不过,顾清仪喜欢,他装傻,自己也装傻,这才能友好和睦的相处嘛。
如果家里人都要来鹘州,这坞堡还要扩建一下,毕竟是以后常住的大本营,以坞堡为中心,往四周辐射,顾清仪又拿起笔来开始画图。
军事防御,民事生产,还有周遭的陉道武装防备这些都要考虑在内。
鹘州的位置属于战略要地,照后世地图来看,往东出太行山就是华北平原,往南出晋城越黄河就是洛阳,往北不远就是太原。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鹘州是兵家必争之地,鹘州是太原的南线门户,洛阳的北线门户。
当年将鹘州封给顾家,未必没有顾家能征善战可镇守要地的意思。
只可惜……
处在这样的位置,顾清仪岂能不头疼,所以一来就要大刀阔斧的开田屯粮。
鹘州属下十四县,现在可没有一县是在顾清仪的掌控下。
就是不知道皇叔接手过去,会不会把地盘的管辖权给扒拉回来。
第143章 他会证明自己的
顾清仪想到的问题,宋封禹这样的人怎么会想不到。
穆埠此时正在回话,“鹘州下属十四县,早些年这些属官的任命都归属顾家,但是后来被朝廷收回,顾家只收赋税,再后来便是赋税也拿不全一大半上缴朝廷,一小半才归属顾家。”
穆埠说到这里嘴角抽了抽,顾家的后人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混的这个凄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识趣,早年开国的异姓侯爵中顾家也算是下场还比较好的。
宋封禹对顾家的情形知道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也没想到这么惨,惨到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卧薪尝胆的的确是够豁出去的。
“先把坞堡周遭属县收拢回来。”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宋封禹自然是先把大权握在手中。
穆埠颔首,又问道:“若是将几处县令主官全都换过,怕是引起别人侧目。”
换一个妨碍不大,但是全都换了就引起别人重点关注了,眼下也不是什么好事。
“县令不换,县尉调换。”
县令管政事,县尉掌军事,有兵在手,县令也就不足为惧。
若是直接换掉动静比较大,但是如果正常调换就比较低调了。
穆埠点头,“人选上主公如何安排?”
坞堡周遭接壤的就有长子、壶关、潞城、屯留四个县,人选上当然是要慎之又慎。
“先等一等,你先去安排其他事情。”宋封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