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做事自在于心,这话果然合了李茶英的脾胃,她就笑着说道:“那也是旁人,换做是你离开,心中总是有一两分难舍。”
“多谢李三娘子厚爱。”顾清仪故意双手做出一揖,顿时逗得李茶英笑了起来。
俩人相对跪坐在席上,李茶英看着顾清仪神色尚好,轻轻一叹,“定北王退亲时我便想上门探望,奈何皇叔提亲在后,我倒是不好来了。”
李茶英的父亲做郎中令,掌管宫廷侍卫,与皇叔的立场就有些微妙。
眠春带着女婢送上茶来又弯腰退下守在门口,看着桌上的“茶”,顾清仪嘴角抽了抽,喝惯了后世的茶,她真的喝不太惯这里的茶。
那滋味真的绝了!
三国时期魏国张揖撰写的《广雅》一书记载:“荆巴间采叶做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其实这种方法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投茶法,但是喝惯了后世的绿茶,红茶各种茶,再喝这种加了葱姜之类的茶汤,想当年她初来乍到,第一口下去就喷了出来。
好在现在她已经锻炼的面不改色的入口,可见心智修炼之坚定,给自己点个赞吧。
毕竟加了这种料的古茶汤,也不是谁都有这种福气能喝到的。
第29章 :无故不登门
一口下肚,顾清仪面不改色的轻轻放下茶盏,礼数已经尽到了,第二口就不必了吧。
李茶英喝了口茶,面带赞赏的看着顾清仪,“还是你这里的茶汤更胜一筹,味道更清雅一些。”
顾清仪泪目,为了改变自己的饮食,她是真的费了不少心思,奈何怕被人发现自己不是土著,再被当成妖怪灭口,只能小小的篡改下。
就比如这茶汤,葱姜比例调了又调,挑选茶叶细之又细,而且还把烘茶的手法暗搓搓的修了修,所以才有了这清淡版的茶汤。
为了一口喝的,委实不容易。
顾清仪可不敢多说,只是谦虚一笑,随即就道:“你向来是无故不登门,今日前来必然有事,你我相交多年,直说就是。”
李茶英就喜欢顾清仪这份爽快,看她一眼,道:“也没什么大事,只是提醒你一句,你若是回鹘州经过冀州上门拜访,要多有防备才是。”
顾清仪闻言神色一凛,“此话何讲?”
“听闻冀州骆氏与齐王往来甚密。”
“当真?”
李茶英点头,“我家族人方从冀州回转。”
那就是真的了,顾清仪顿觉头疼。
前有高密王“不敌”临淄反贼,现在又有冀州族亲投靠齐王,顾清仪牙疼得很,这叫什么事儿。
她这边跟皇叔定了亲,那边骆家主枝就跟齐王眉来眼去,若是被宋封禹知道会怎么想?
虽然顾母跟骆家往来甚少,但是到底是出身骆家,这一点是撇不开的。
看着顾清仪脸色不好看,李茶英宽慰她,“你也莫要太过心急,总会有法子的。这次你若是回鹘州,经过冀州如何跟骆家打交道才是最要紧的。”
这就是金玉良言了,顾清仪郑重一谢,“英娘,你我交情至深,一个谢字太浅了,这份情谨记于心。”
李茶英看着顾清仪,“你再多说一个字,我立刻就走。”
顾清仪一笑,“好。”说完一顿,又看着她,“这次回鹘州我会多住些日子,一两年怕是不会回转。”
李茶英一愣,“要这么久?你跟皇叔的婚事怎么办?”
“皇叔已经答应两年后再成亲。”
李茶英眉头紧皱,盯着顾清仪,“你实话告诉我,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果然是好友,顾清仪神色认真的看着她,“英娘,若是可以,我劝你还是回安定议亲吧。”
李茶英不解,“为何?”
顾清仪当然不能说这个架空的时空仿照魏晋时期的程度很像,她是读过史书的人啊,就算囫囵吞枣,但是大概情况知道的。
虽然这个时空比史书上要稍好一些,但是照她穿来这么多年细细观察,大致方向是错不了的。
所以,照着节奏来看,先帝一死皇叔摄政,距离大乱就不远了啊。
“高密王不敌敌寇,骆家投效齐王,管中窥豹就能看到各地诸侯王野心不息。天子年幼,皇叔杀名太甚,长此以往只怕……”
顾清仪不能说的太透,但是点到即止,李茶英聪慧必能明白她的意思。
第30章 :夸你自己还是夸我
李茶英轻轻一叹,“大父昨日才派遣李家一部分族人回安定。”
顾清仪想起李家那位颇有盛名的大儒李章,果然不负盛名,她是通过史书记载方能推断一二,而这位却是全凭自己智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