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约在十月十二。
可是现在都十一月了,他还是没有消息。
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算了,谢攸要是能帮上忙,算她白捡的。
要是不能,她也没指望他,自己的准备和安排足以将事态尽量往好的方向引导。
萧云暂且将这件事放到脑后,开始清点己方的物资和人员。
物资一部分是用国库里刚收上来的税买的,一部分是募捐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杨氏的友情赠与。
这次跟上次的被动“自愿”不一样。
他们是真心愿意给的。
杨氏提前从她这里得知湘州要发洪水,并且可能遭遇寒潮的事情,所以提前囤了一大笔过冬的物资,然后卖给湘州的人。
狠狠地赚了一大笔钱。
萧云原本是打算由官方出面,由杨氏出车队,从北地以较平的价格进一批物资过去的。
谁知道湘州的世家豪族根本不买朝廷的账。
事到临头才知道慌,只能高价从杨氏手中购买。
真是活该。
杨氏靠着她宰了一波一向看不起他们的大户,自然投桃报李,特意留了一批物资给她。
还有少部分的物资,来自于平渠县的赠与。
这些经历过天灾,重新振作起来的人,朴实地希望湘州的人也能够度过天灾。
平渠县那个吉祥物县令主见没有,文章写得还算不错。
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随着物资一块送来。
这篇文章的价值要在物资之上。
能够很好地安抚群众,为他们带来积极情绪。
萧云让人抄了几份,然后将这批物资分成多份,给每个遭受水灾的郡县都发一份物资和文章。
至于人员,考虑到本地人的排外程度。
都是分批前来的押运人员,其中大半都已经投身救人的前线。
还有少部分在等她的安排。
佑郡王在暂时脱离水灾影响的百姓中募集一批青壮年也加入了救灾的行列,所以越到后期越不会缺人。
物资人员齐备,就差一批船,她就能闪亮登场了!
船她也早就托太仆背后的傅氏,联系在翰州姻亲武氏为他们准备一批用于救灾的船。
然而等她抵达武氏所在的壁县时,却得到了“船被二皇子带走”的消息。
二皇子不知道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知道她在这里准备的一批船,直接带着她的委任谕旨来这里将船全部带走。
萧云:“……”
合着二皇子糟蹋的那批船是她的!
她望着一脸抱歉的武氏之人,说:“附近可还有其他家族能够造船?”
在傅朗告诉她之前,她都不知道这朝代的造船权居然不是国有的,而是有这项技术的就允许建造,只禁止私自建造能搭载百人以上的大船,并按照造船的数量和收益来收税。
反而朝廷并没有非常正规的船厂。
因为盛国去对头的夜国和北地的蛮夷都是陆路。
海外只有贸易,而海外贸易基本被湘州的世家豪族所垄断,税交足,朝廷也懒得管。
武氏的人在沉默片刻后表示:“在得知太子殿下您要亲自过来时,我们已经派人去问过,他们说都被二皇子买走了。造船不是一日之功,我们也没办法给您再变一批船来。”
就算有,他们也不敢拿出来。
不然太子觉得他们囤这么多船是想造反怎么办?
严格意义上讲没必要为自己惹上这种风险。
萧云沉默许久,只点了点头:“此事是孤没有明确告知由何人来领,过不在你们。”
怪她太自信,认为没人敢抢她的东西。
也觉得提前让人知道自己会来不好,才一直没有明说。
实际上她早该料到的,二皇子存着来抢太子功劳的主意,自然也想要把她的准备也全都薅走。
花三秒钟反省自己,又花十分钟来记仇。
萧云只好放弃带着船队威风登场的计划,带着武氏的一点儿赔礼,不太高兴地登船离开。
还未抵达湘州境内,她就见到远处的河面上停着上百条船只。
在最前面那条船上,一袭出尘的紫衣分外夺目。
谢攸!
他带着他不知道打哪儿来的一百条船来接她了!
萧云心情激动,对谢攸的爱意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直到对方礼貌地走到她的面前,礼貌地问她:“在下是否可以拜见杨八小姐?”
对谢攸来说,在得知太子的船被二皇子带走之后,让他花费心力去别处借来一批船的,显然不是他一向不怎么喜欢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