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在与城主府厨子交谈时,从厨子口中得知了鱼腹锦书的事情,大为吃惊。
并将此事告知了自己的家人,然后四处搜罗治洪的典籍和策论,欲整理成册,送至城主府。
搜罗的动静不小,若有人问起,他就遮遮掩掩,不肯告诉对方真相。
越是遮掩,越是令人感到好奇,又有许多人去探听城主府的消息。
不过三日,这件事就被传得满城皆知。
倒是没引起太大的恐慌。
因为遍观湘州的历史,都没有一次是在冬季发洪水的。
这事在他们看来更像是恶作剧。
上官迟的目的正是如此,他既希望百姓能够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又不希望他们太过慌乱。
而最主要的目的,是试探城主府的态度。
答案是城主默许了这个谣言的传开,派出更多的人查探四周水域的水位和流经情况。
并且在规划清理河道淤积的泥沙,加固堤坝。
“再有一日,朝廷的政令就会到州府。钦差他们则最少还要五日……”
上官迟算了算时间,又望了望乌云聚集的天空,喃喃说:“明天要下雨了,但是为何今天这么冷?”
雨前不该是有些闷热的么?
萧云坐在太子府,翻着湘州关于气候和水患的卷宗,试图找到什么规律,却一无所获,心里有些烦闷地对晏怜说:“你说,秋末的洪水会是什么样的?”
晏怜想了想说:“大约会很冷。”
“但太冷的话,下的就不是雨而是雪了,雪落时会结冰,应该造不成洪水才是。”
真出现了也是雪灾。
晏怜:“翰州冬日的湖面,结冰只能维持一月,湘州只会更短。落下的雪会很快化成水。”
“雨夹雪……”萧云沉吟起来。
听起来真是要命。
她霍然起身,喊来负责接触和州的人:“和州那边如何了?”
东武王一直一副要反不反的样子,和州内战又严重,后期民生恢复她就没怎么管了。
但她还记得和州那边棉花的种植是相对成功的,这时候的棉花生长周期要两三百天,现在差不多是收获的时候。
或许正能派上用场!
她也还记得当初派人去买种子的时候,说是湘州气候温暖,棉花病虫害多,制品也不太受欢迎,所以种植量很少。
所以尽管湘州是原产地,所出产的棉花也是远远不够的。
被她喊来的人也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和州那边的官场虽然很讨厌,但是百姓很喜欢她,对于杨虞团队传授的种田经验都有在好好学习。
那些地主见种粮食收成会很差,也分出来一部分田地种棉花。
棉花田的数量十分可观,且从半个月前就开始陆续收获了。
“好好好!”萧云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在屋子里踱步两圈,抓着晏怜的袖子说,“你替我去一趟和州,让州府以棉花抵税收,然后将棉花送去平渠县加工成冬袄棉被,再速速运去湘州。”
如今还在九月,抓紧赶工还来得及!
晏怜看着太子缠着佛珠,比寻常女子大许多的纤长手掌,垂眸说:“某还以为殿下不会放我离开京城。”
萧云摆手说:“和州够乱了,不差你一个,死了算他们倒霉。”
哪怕是叶南琴所在的叶氏,都算不得干净。
在她的整顿后,和州的官场表面上好许多,但维持不了多久,等日子过得舒坦了就会故态复萌。
将和州彻底洗牌的机会,还是要等东武王给,那之前给和州添点堵也不错。
晏怜听懂她的言下之意,带上笑容:“愿为殿下效劳。”
时间比较紧,他身子骨不好,萧云担心赶路把他给整出什么问题来,便先派人快马加鞭地去平渠县那边,先让他们加工本地的棉花。
等晏怜过去了再安排其他地域的也来得及。
捉笔在纸上计算了一阵湘州需要的棉衣数量,算了三页之后,她默默地停下笔。
哪怕是减去富户和世家名下的佃户,剩下的人所需要的棉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把缝纫机踩冒烟都做不完。
她本来以为以一州的产量来供给另一州应该足够,但是两州的面积和人口存在悬殊的差距。
还是宰湘州的大户吧。
湘州遭到这么大的危机,他们身为湘州人,合该出出血。
让他们从北方采购冬衣和各种防寒保暖的物品,用杨氏的商队,速度不会慢。
再次确认了一遍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考虑到后,萧云长舒一口气,开始等待湘州的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