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邀请十二个人,其中四个是宗室,四个来自与宗室世代联姻的勋贵人家,四个人家里有当过王爷世子老师的长辈。
他与这十二个人畅谈文学与政治,用才华折服他们。
然后开始分享生活与理想。
以外人很感兴趣的“太子府日常”为开头,循序渐进地引导话题,宣扬太子的美德,与为理想而奋斗的美好。
最后了解众人的困难与迷茫之处,一一为他们解决。
他提供的思路或是帮助,都有效地改善了那些人的境况。
所以那些人很愿意交他这个朋友,听他说一些自己未曾想过的看法,顺便(或者说主要)得到他其他的帮助。
当然,对于一些过分的要求,师宣也会礼貌拒绝,并且将对方剔除心中的名单。
四场文会下来,有三个人愿意劝说家里人加入太子这一方,共同为江山社稷做贡献。
有五个人自愿给太子打工,一起为百姓万民谋福祉。
还有若干个人表示如果太子有用得上自己的,愿意帮忙。
可以想见,假如师宣的文会成为固定节目,被他“感化”的人将会越来越多,最终成为一个团体。
别看这些人的年纪都尚未及冠,但大多在家中很受看重。
而且越是时局变动剧烈时,一些老人越愿意听取年轻人的意见,他们或许会对远大的理想嗤之以鼻,但会对太子所代表的利益而动容。
这些年轻人作为两方势力连接的枢纽,其政治立场非常重要。
萧云听完师宣的汇报,也是很震惊。
没想到他除了处理庶务是一把手之外,还很擅长将自己的脑补灌输给别人,让别人相信他那些有些单纯的看法和理想。
红云教要是有这种人才,早就一统武林了。
她不合时宜地想。
然后宣布师宣成为这场比试的最终胜者,获得半个月的假期奖励。
师宣表示自己不需要假期,希望把奖励换成殿下的一副字。
萧云当场就给他写了一句“天道酬勤”,被他裱好后挂在自己的工位上,让每一位进来汇报工作的人都能看到。
之后便是收获阶段。
对言亲王一派和十一皇子下属势力的清洗重组比想象中还要容易。
对他们来说,换了新老板,对方采取一些雷厉风行的手段很正常,根本不会敏感。
萧云很快将太子府的内卷风气扩散过去,提倡996,鼓励007,当众嘉奖业绩突出的下属。
换做现代,她不至于这样。
但是放到古代,这些吃足时代红利,站在特权阶级里的官员,就算是劳累至死都不一定能偿还他们身上的罪孽。
政治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机要官员就那么多,有了十一皇子和言亲王府势力的支持,再加上已经滑跪苏丞相和原本就站萧云的人,萧云对朝堂的把控已经达到了令行禁止的程度。
啃下言亲王府这块硬骨头,宗室的其他人也非常识趣地表示了对皇室的忠诚,表示自己愿意为国家出一份力。
萧云的集权计划告一段落,随后,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应对即将到来的接连天灾和动乱之中。
之前就有做过预防措施,但有些事情,不是预防就能阻止的。
在紧张之余,她还跟对象开起了玩笑:“太子殿下日日为缺少人才而长吁短叹,要是陆氏愿意归朝就好了。”
这里的归朝,指的是归顺朝廷的意思。
别看现在陆家还有人在当官,但真要有什么事情,别说出力,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
谢攸:“这恐怕是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
皇帝当年跟陆氏闹的那样难看,陆氏近两代都不会想着真为皇室效力。
喊他们谢氏入朝还容易点。
萧云:“你说得对,但倘若陆氏陷入无法抵挡的灾难中,他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谢攸以为她是在开玩笑,有些不确定地抬眸与她对视,脸上的淡笑突然消失。
“湘州真有大难?”
陆氏如果遭受无法抵挡的灾难,整个湘州都不会好过。
萧云望着天说:“说出来你很难相信,秋冬季为枯水期,湘州却要发洪水了。”
要不咋说写作没有门槛呢,这剧情都能整出来。
原著里,盛国的两大世家,谢氏对宗室失望,前期明哲保身,后期因动乱而选择支持男主登基。
陆氏则是被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洪水害得自顾不暇,近千年的世家,子弟流离各处,再无湘州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