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行为哪怕放到现代,也需要顶着巨大的压力。
放到古代,就只有死路一条。
于氏表面平静,实际上已经带着寻死的疯狂了。
萧云感到厌烦。
难道因为这里是书中的世界,所以哪怕是书中没有出现的女子,也很难有好的下场么?
她觉得用其他人的脏污和堕落来承托男女主爱情的纯洁大可不必。
况且原著男女主的爱情也称不上纯洁。
古早文是不讲双洁的。
特别是男主,各种属性的王爷皇子,百分之九十都有一群妻妾。
她见过很多那种当着女主的面睡其他女人的男主。
就很傻逼。
痛骂世界设定之后,萧云又很清楚,会出现这种事,其实在一个礼乐崩坏的年代里十分常见。
是征兆,也是特征。
得想办法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等她回过神来时,口供已经对完一圈,几乎将十一皇子按死在凶手的位置上。
众人目光看向她,似乎是在等她做出最后的决断。
萧云拍了拍手:“精彩,非常精彩。”
“既然你们都说完了,就来由孤为你们讲讲这桩事情的真相。”
她做好了决定。
“首先,故事要从十一皇弟为十七妹找的这门亲事说起。”
“十一皇弟与楚望确实是很好的朋友,他对楚望私底下的一些勾当知道的一清二楚,很想将与自己一同长大的亲妹妹弄进去。”
“十七妹很难过,所以她说要带他偷跑出宫去玩。让他藏进自己送给他的花瓶箱子夹层中,将他运出宫外。”
“她在箱子的缝隙中灌了血色的漆,十一弟在用短刀划开木板离开箱子时,刀上沾的漆就像血一样,由于夜色太晚,他又急于离开,所以他并未发现这一点。”
在来宗人府之前,并未有人检查过十一皇子的短刀。
来到这里之后,十七公主借着争执,将自己的血涂到刀上,又趁机将同心佩塞到十一皇子的身上,完成证据的制造。
“十七妹确实比十一弟出宫要早,因为她还要去杀言亲王世子。为了制造不在场的证据,她并未从正门进入,而是让人晚一步将马车开到言亲王世子马车的旁边。”
证据是十七公主压根儿不知道门是谁破坏的。
那扇门上有一个言亲王世子的掌印,而且插门木条有二次断裂的痕迹。
说明门掉过两次。
一次是言亲王世子干的,一次是宁雨笙干的。
中途由一位路过的好心更夫将门安上去过一次,更夫的证词则是说门口有两辆马车。
那时十七公主已经在司徒谒家里了。
杀害言亲王世子并将他从锻造炉的出灰口塞进去的,就是十七公主那个死去的侍卫。
证据是侍卫伤在胸口,从正面扎进去,却没有挣扎痕迹,就像是为了配合留下短刀的伤痕。
黑色的袖子上也有血迹,说明在死亡时,他的手伸去过胸口。
真正的“正面中刀被判定为自杀”。
萧云看着十七公主说:“孤命人查了司徒谒的兵器库,里面多出了一把工艺与其他兵器有明显区别的短刀。”
十七公主脸色苍白,连连后退,最后跌坐在地上,没有说话。
十一皇子的脸上却渐渐地带上笑容。
萧云继续说:“孤的弟弟与妹妹都有这般恶毒的心肠,孤刚提过要整顿宗室,你们就弄出这种事情来,真是令孤感到欣慰。”
十一皇子失去笑容。
事情真相大白,言亲王府的人强烈要求严惩十七公主。
萧云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让姗姗来迟的白羽卫将言亲王府的人压下去,然后将所有有关人员都带去太子府,等候皇帝的裁决。
太子府中,萧云看着泪流满面,很是可怜的十七公主说:“孤有一句话要送给你。”
“为了好好地活着,不择手段,伤害他人来保全自身是可以的。但与之相应的,你得有走入地狱的自觉。”
如果认为自己是弱势方就能逃脱制裁,终有一天,人性的恶面会完全侵蚀她。
要望得到头顶的剑,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第122章
十七公主很难理解萧云的话。
因为她从小的生存环境, 就决定着“事实不重要,只要将罪责都推给别人就行”的行为准则,是最能令自己受益的。
但她也同样明白一个道理:要以上位者的价值观念为主。
既然太子不能容忍她做这个局陷害十一皇子, 那她就老实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