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那被抓住的歹徒招供,供出来的是排名第十一的贡士委托他们暗害前十的人。
萧云点评:“把前面的人都害了,自己就能成为第一,也不失为一条比抓紧时间温习功课要快速稳妥的办法。”
上官迟的笑容很是玩味:“衙门抓到了十几个人,口供基本上是一样的,这第十一名的功底不如前面的,脑子看起来也不怎么好。”
这么大的事情,本该只有少数人知道的。
萧云神色淡淡:“若是本人宁死不承认,自然需要更多的人证。”
那么后两件事的逻辑就很明确了。
苏丞相以“科举舞弊”一事报复御史大夫曾在“和州刺史勾结丞相隐瞒灾情”一事上的参奏。
顺便挽回自己的声望,方便自己在殿试上动手脚。
是一举三得之计。
而“贡士遇害”一案,手法就要粗糙很多,也有不少破绽。
很可能是陈津联通其他人作案(陈某在京城没这么大的能量),之后陈津搭上苏丞相,有了其他的政治资源,决定上岸,才自导自演了那一出“美人救书生”。
萧云:“上官觉得,这位陈贡士,殿试后会取得什么成绩?”
上官迟:“苏丞相从不做赔本的买卖,自然得是状元,才能配得上他千娇万宠的嫡女。”
“状元及第,洞房花烛,好事全让他赶上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第76章
一天的时间, 不足以改变殿试的结果(除非也整几出谋杀)。
但足以让萧云动点手脚。
苏丞相掺和殿试的动机很明确,就是打破目前的僵局,削弱御史大夫逐渐增长的影响力, 然后增强己方的凝聚力。
再一个就是去年发作的官员太多了, 很多世家大出血,不想在这关头举荐自家后辈,一些空缺的官职后续一直没补上。
所以这次科举的一些进士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官职。
好拉拢,又将成为中层官员的新鲜血液,对他来说具有相当的价值。
现在去跟苏丞相抢这一波新人显然不合适。
萧云:“苏丞相应该没有换掉所有的主考官吧?”
上官迟依旧是充满幽默地说:“理论上,殿试只有一个主考官, 那就是陛下, 只是陛下不愿操心俗世, 让其他大人代劳。出题的是周筑大人,监考的是孙鞍大人,阅卷是赵奇大人, 带两位大人与两位丞相一同批阅。”
萧云回忆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说:“孙鞍是御史台的人。”
“对,他跟那位因科举舞弊而被罢官的柳大人关系不好,因此被保留了考官地位。”
萧云:“他倒向丞相了?”
上官迟:“他迷途知返了。”
“谁教你这么说话的?别逼我抽你。”
陆流和谢逸加起来都没有上官迟的嘴欠,这种让人想要抽死他的感觉, 真是令人熟悉又欣慰。
上官迟咳嗽一声,心道老板果真是病得不轻,脾气也变差了, 老实地改变说话方式:“差点儿被丞相策反,但最终只是选择闭嘴, 没有提供额外的证据,有谢大人在, 他不敢再有动作。”
要是孙鞍提供点儿证据,前任主考恐怕就不是罢官,而是抄家了。
萧云:“你觉得能从他嘴里得到这次的考题吗?”
“除非谢大人亲自去问。”
“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某人整个懵了。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行为不就是要坐实泄题,并且要拉御史大夫下水吗?
“殿下别开玩笑,这事别说我去办,就是杨姑娘去办,谢大人他也不会同意啊。”
“我以为你一直是胆大包天的,之前那种建议都给了,要个殿试题目却给你为难住了。”萧云“呵呵”两声,“你明天早上去,到时候谢大人会愿意帮你问的。”
中间的环节看她自己的操作。
干爹(国师)干妈(月贵妃)不是白认的,该啃老的时候她不会犹豫。
把苏梦璃这段时间的成长记录和搜集到的有关月贵妃亲侄女的消息打包发去后宫,附给皇帝的诚恳建议一条。
宫内。
月贵妃仔细地将女儿的成长记录看过三遍,拿盒子跟之前的一起锁好。又看了遍搜集到的情报,发现没什么进展之后,随手丢给侍女,让她给张能寄过去。
最后才打开薄薄的一张信纸。
看见上面言辞恳切的话语,她压低细长的眉,语带笑意:“我就说太子就算是病入膏肓,都不会放任丞相突刺得意,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将信烧干净。
月贵妃扶了扶头上的珠花,实在是懒得打扮,便直接出门前去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