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禄肯定是在平渠县经历了什么,才这样急需一位军师。
谢大公子找的这姑娘本事不赖啊。
带着人离开县衙的林二发出与陆流相似的感慨。
好厉害的本事。
他家少主要是能学到女公子的三分心计,日后回到夜国也将会是碾压一般的存在。
经此一事,他在红云教里是彻底站住了脚跟,不说今天救出这么多教众,便是为了继续跟齐禄搞好关系,教主也绝不会亏待他。
萧云如果有系统,此刻便会收到声望值不停上升的提醒。
但她收到了事情全部办妥的消息。
她很是满意地点头,觉得有这几个二五仔的存在,东武王一时半会儿掀起不了多大的风浪。
她也是时候启程,去下一个地方看看。
去随郡要经过州府,算算路程和时间,到州府的时候正好是小年那天。
在那里整顿下和州官场,然后就地过年好了。
打定主意之后,她询问了谢攸之后的打算:“伯珩要赶回去过年吗?”
谢攸摇头:“不能将三弟带回去,我也不好意思见四叔四婶。”
“那一起留在和州过年吧,届时我派人将三公子绑到州府去。”
再加上杨虞和夜无明,家人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完美。
第66章
和州这么困难, 天灾负一部分责任,东武王担一部分责任,州府的官员占一半责任。
那个瞒报灾情的刺史足够傻逼。
但却是如今官场的常态, 百姓的生死对官员来说, 完全没有自己的乌纱帽和前途重要。
天灾发生,要治理是很难的,很可能吃力不讨好。
还不如假装无事发生,给上头塞点钱就假装岁月静好。
萧云用计干掉了和州前刺史,又拿捏了现任刺史的把柄,确实成功为她治理和州灾情提供了有力帮助。
但并不能认为州府的官没有问题。
笑话, 顶头上司都是那种人了, 下边的人能干净得了?
她也没有要翻旧账的意思, 但若是有人还有继续鱼肉百姓的苗头,她得将对方连根拔起。
最差也要杀鸡儆猴,以免她离开这里之后, 和州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萧云在马车里铺开地图,讲述和州的官场构成,其间由谢攸补充和纠正一些细节。
朝廷规定,一州刺史,必须是由皇帝亲自委派的外地人, 并且要跟本地世家没有姻亲关系。
这是为了防止地方脱离中央的控制。
但其实效果并不怎么样,因为刺史的副官,一州别驾大多是本地人。
盛国一共有九个州, 其中就有八个州的别驾是本地人,这八位别驾中, 又有五位出身本地的望族,而另外三位, 则是望族资助的门生。
官员体系里更是有大量的本地人。
盛国科举制与举荐制并行,但皇帝不耐烦搞殿试,对科举选拔出来的寒门子弟也没什么关照(家里穷,不知道要当多少年的官才能在抄家的时候有足够的收获)。
所以大部分有实权的官员都来自世家。
和州的情况也是如此,只是不像翰州和湘州那样,有为首的世家,其余世家相安无事,共同发展,和州世家多是彼此竞争的关系。
和州排头的四个世家分别是现任刺史背后的魏氏,现任和州别驾身后的王氏,浦郡严氏,历县叶氏。
魏林因为配合太子行动,破例当上刺史,对族人还算约束。
而一直跟魏氏打对台的王氏则小动作不断,试图找到魏林的把柄,将其拉下马。
严氏隐隐站队了魏氏,叶氏则保持了明面上的中立,随时准备投资更有前途的那一家。
不管怎么说,四大家族的官场内斗加剧,必然会对官场产生影响,也会引入外力来破话生态。
有必要进行整顿。
萧云正思索着要如何整顿的时候,一只修长如玉的手按在她的地图上。
谢大公子近乎是叹息地说:“没必要这么累的,世道之艰,不该被抗在你一个弱女子身上。”
重点不是弱女子,是不在其职就没必要这么忙。
她总是高效率地解决完一件事后,又立刻投入另外一件事,偶尔说是休息,其实还是在关注和处理信息。
太子操心百姓民生也不过是操心到这程度吧?
谢攸都开始庆幸自己没有入仕打算了,因为以他的性格,为了把事情做到完美,只会比她更加废寝忘食。
萧云沉默半晌,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她其实在为自己打工。